第729章 借壳上市(2 / 2)
而收购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虽然在市场是收集浮筹比较容易,但很容易造成股东持股待涨,增加收购时间和收购难度。
因此,今天孙大海在联交所发布的公示中特别提前做出公告,将减持手中的天雅国际股票。
其实这是一个语言陷阱,孙大海只提示每周减持不超过0.5%的股票,而没有最低减持股票的限制,这代表着他不一定要减持。
这就是个心里暗示,孙大海要借此压住因罗万里强行收购而带来的股价上涨,同时降低股东们对后市的预期,便于他继续在低价位收购股票。
孙大海要控制天雅国际的股价,主要原因并不是价格因素。对于天雅国际这样一支不到一亿港币的股票来说,孙大海的收购成本即使多出千八百万,也根本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股权的控制!
天雅国际现在最大的股东,持股只有19%。因此在刚才的讨论时,有人提出再收购天涯国际20.7%的股票,连同孙大海手中现有的股票,持股30%,达到上市公司的要约收购线就足够了。
当然,他们后续还会有一系列操作策略,来保证公司掌控天雅国际,并进行资产重组。
这是一个眼光问题,控股方的持股比例并不是越高越好。这是控股方基于对上市公司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状况的预判,所做出地选择。
控股的经营者如果有足够的信心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就会尽量提高自己的持股比例,增加话语权和控制力,以减少其他股东对自己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制约。
而当企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在保证股权不会旁落的基础上,控制者会逐渐降低持股比例,分散股权,最大程度取得融资效果。
到了企业的衰退期,或是控股者已经没有信心通过经营管理,使企业更上一层楼,那么这时就会出现大股东借助利好出台的机会持续减持,将纸面上的资产变现。
孙大海心里有数,他确信兰思丽将有五到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心里更倾向于增大持股比例。
因此,邱馨婕小组提出的增持天雅国际股份达到51%,获得相对控股权的建议,最后被孙大海所采纳。
别看表面上两个组的建议,只是持股的比例不同,但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所要采取的操作策略却是大相径庭的。
针对天雅国际这样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如果公司只需要得到30%的实际控制权,那么通过在盘中震荡洗盘,就可以完成任务,目标主要是散户和小股东们。
但公司如果想获得天雅国际半数以上的股票,实现相对控股,那么仅靠收购散户手中的股票,是绝对无法做到的。
公司面对的主要对手将变成持股在1%以上的股东,公司需要通过一对一的交涉,进行场外交易,来完成收购任务。
这项业务既然已经安排给邱馨婕他们几个了,剩下的事情孙大海就不再去管,乔婉婷会去处理的。
整个收购过程大致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孙大海等着结果出来就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