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当好皇帝(1 / 2)

加入书签

伽利略入职皇家科学院不过是大明天启十二年的件不甚惹人注目的小事。

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有更多来自于西洋和东洋的科学巨匠来到大明,为大明的科技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甚至也不仅仅是科学巨匠,京师大学堂还会招收来自其他各国的留学生,甚至对于进修中国历史和文化不仅仅是儒家学说的留学生,朝廷也会给予丰厚的奖学金。

单纯的靠刀枪很难全方位的实现大明的利益最大化,毕竟拳头只能打个人,而文化输出却能让大明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进而取得靠刀枪带来的同化效果。

海洋贸易的机构和制度基本完全建立,或许在不久的半年之后,大明的国库收入就将增加数倍。

再加上马士英已经被调任为湖广巡抚,袁可立做了河南巡抚,孙承宗现在去了辽东,也就是说,现在改革的试点区域已经延伸到大明中部和关外,可以想象得到,在不远的将来,田赋所占的税收比例将会更低。

在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士绅阶层的朱由校为了团结庶民,并获得庶民的支持,甚至早在年初就再次调低了赋税,甚至明确布圣旨于《大明日报》,即单户田亩少于五亩者不会再征收田税,并命各府州县将此消息公之于民。

这道惠民旨意也被称作“盛世减赋,五亩不征”,且正式记录入朱由校的实录中,成为朱由校标榜自己是代明君的个重要的政绩表现。

对于这种惠民政策,官员们倒不会反对,因为这并不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乐得跟着奉承皇帝陛下朱由校。

而老百姓对此自然也是万分感激的,特别是在这种土地兼并很严重的晚明社会里,无地百姓和只占有少量土地的贫农还是挺多的,虽然朱由校免了他们的徭役以及各种加派的响银,但依旧承担赋税,生活压力依旧大。

如今朱由校直接免征田地占有量五亩以下的赋税,对于这种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最底层百姓而言无疑给他们进步减轻了负担。

要知道,不是所有地区都是城镇化高度达的,很多无地百姓和贫农还不能完全像江南带的百姓们样离开了土地照样生存。

另外,其实这个对大明的国库收入倒也影响不大,因为对于能承担赋税的自耕农而言,其田亩数量肯定不低于五亩,毕竟现在可没有杂交水稻,家里没个十几亩地,是没法活的。

地方官员倒也并不是抵触这种政策,因为在这种土地拥有量五亩以下的家庭其实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榨,逼急了,人家没法活时反而会革命。

所以,显而易见的是,朱由校这道旨意出,日后大明所谓的刁民也就少了些。

当然,朱由校还特地画了张饼,在天启十二年的新年,他就在各大官方报刊上提出自己的政治蓝图,即在今年让田亩少的百姓不再缴纳赋税,在三年之后实现单丁田亩拥有量少于定标准就不再征收赋税,在不远的将来甚至会直接永久减免田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