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254节(2 / 2)
“错了,”赵士程摇头,在对方疑惑的眸光里,看着远方繁华,缓缓道,“因为,我给他们发足了军饷。”
虞允文一呆:“这么简单?”
赵士程笑了笑,摸了摸少年的头:“对啊,就这么简单。”
而另外两名臣子恨不得把那少年拎到一边,他的父亲更是想抽他两下。
怎么可能简单!
全饷全恤,从古至今,就未有成者。
说这是,天下最难的事情也不为过!
“那官家,为何如此简单的事情,前人做不到呢?”少年更困惑了,他明亮的眼睛里满满都是求知欲。
“因为,做到这一点,”他的皇帝陛下如是说,“要把他们当成人。”
第345章 言出法随
在攻下大定府后, 大宋的北方压力便全给到了太原云中一带,因为金国的西枢密院完颜娄室在此地还有两万大军。
如今,便是有一个难题摆在完颜娄室面前, 那就是——是继续镇守西北一带, 还是带兵返回金国的国都兴庆府。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他手下的两万骑兵都是需要大量民夫、粮草才能维持的,在大定府失陷后,西北草原一带, 就开始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起来,他手下的骑兵并不完全是女真人,还有蒙兀、奚人、铁骊、室卫等各部的勇士。
当女真的权威摇摇欲坠时,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与土地时,他们便会萌生退意。
而西北最丰美的河套被西夏占据, 其它地方本就不如燕山一带的草原丰美,很难支持起他两万骑兵。
所以,他如今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拿下萧干暂寄居后河套、西夏占据的前河套之地, 另外一个就是绕过燕山,从上京道回到的金国, 但若如此,便等于是放弃了金国耗费无数心力打下辽国一半领土, 他与他之部族,在朝廷的威望会一败涂地。
因此, 他其实没什么选择,只能攻打下西夏与萧干治下的整个河套, 才能供养起他的大军。
八月盛夏, 各国的商队正络绎不绝地进入东京城, 他们除了带来货物商品,同时也是为了献书于大宋。
几年前,大宋皇帝发诏,只要向大宋捐献西方未有的海外之书,便可以免市舶司一半的关税,若能带来懂得建筑、雕塑、绘画、天文的学者,不但可以领得奖赏,一旦学者被大宋录取,还另有奖励。
而在十字军东征已经让美丽的小亚西亚陷入了无穷的战火,曾经强大塞尔柱帝国中突厥人的叛乱引起彼伏,整个中东都已经不安稳,埃及地区的绿衣大食陷入了各地总督割据、税收锐减、教派分裂、十字军入侵的凄惨境界。
从黑海到红海,从地中海到兴都库什山,已经没有一处安宁的土地。
璀璨的□□世界正在风雨中飘摇,这个时候,一本书籍很难比一份面包更有价值,一个工匠也能为了不被征兵,而踏上去向远方的大船。
赵士程有空的时候,就会去外事院翻阅那些已经翻译成汉字的西方书籍,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译运动的成果正在转化成王朝新的养料。
阿拉伯世界过来的工匠也正在将石料建筑上的无数经验传播到中土。
如今东京城正在吸引这些养料,最明显的应用,就是建筑中柱子明显减少了,西方的拱顶技术正在被使用,支撑梁柱的飞扶壁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建筑中。
当然,与这些知识一起过来的,还有越来越多的传教士。
不过,如今大宋本土道教和佛教还是武德充沛,有着上国心态的国民们对夷族传教兴趣真心不高。
赵士程又重新浏览了一遍的各种翻译书籍的目录,然后惊讶地发现有许多人正在试图将中国的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波斯文,不过大宋的各种儒道释经典占据的比例过于大了,他们的目标大多集中在古老传世的典籍里,对最近十几年出现的新学并未有多重视。
这让他忍不住想笑,那些经史典籍中译中的版本都数不清,这些人想译完,可不知要到哪年去了。
放下书籍,他又在待卫的引领下巡视了这外事院的教学状况。
如今这里已经有了十几个班,老师几乎是一人一个种族,其中以藏羌的学生们进度最快,毕竟他们的文化深受中原影响,也知道自己能来此求学,是何等不易。
赵士程看着这些年龄从十六到六十呈正态分布的学生们,目光十分柔和,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希望他们茁壮成长,将来大宋治下,必有他们一席之地。
对面学生们十分感动,纷纷拜谢了皇帝陛下……
离开外事院,赵士程心情不错,又在外事院附近的一条街道上游览起来,这里的街道是新建的,商铺看着还很新,店铺种类极多,除去柴米油盐,甚至有剃胎毛、治鸡眼之类的小堂子,都是服务底层的。
嗯,连卖油的铺子都好小,门面窄的一次只能容一个人进去。
这样的油铺,防火搞好么?
东京城中的油坊里,一名俚族少女穿着普通的细麻襦裙、灰色褙子,正在飞快地打着算盘,计算今天的棕油买入支出。
她叫阿勒,本是南边大族的冼家的侍女,族人都在给冼家种甘蔗,后来,她在东京城找到了熬糖方子,族里悄悄开垦了甘蔗地,熬出的红糖没有人舍得吃,都千里送来东京城,让她帮着卖出。
靠着族人的蔗糖赚了些钱,她离开了冼家,如今在东京城里租了一个小作坊,贩卖南边地来的棕油。
棕油在大宋是价格最低廉的油品,但也因着铁锅和炒菜的风靡天下,东京城是天下第一繁华的地方,自然也远胜过杭州的用油大城,很多小店舍不得用肥肉的,便都以棕油做菜,因着有货源,她这小店生意很是不错,她在后院修了个水缸,做了石盖,避免火灾。
赚来的钱一部分用来扩大经营,剩下一部分,她都换成织机,还雇佣了工匠,族里开了一家细麻布织坊——岭南炎热,毛料使用的不多,于他们这些俚人来说,耐用又透气的麻布才是首选。
她打着算盘,思量着让族里挑几个伶俐的人过来帮她,同时,有另外一件事,压在她的心头,让她十分忧愁。
正在这时,有客人走进了这昏暗的小屋,轻声道:“掌柜,这里卖油么?”
“卖得、卖得!”阿勒猛然回过神来,抬头一看,却觉得整个昏暗的小屋,似乎都亮堂起来。
这位公子、这位公子未免太好看了些,那眉目,比观音庙里的童子不知好看了多少倍、
她本能地咽了一口口水,告诫自己这里是东京城,不能把俚人抢亲的习俗弄过来,在这里抢亲是犯法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