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十大名剑(2 / 2)

加入书签

看完这下落,姜毅一阵唏嘘,这剑确实不错,奈何落入海中,这让他怎么找?

接着往下看,图片上是一把还没有手臂长的剑,通体有菱形反光点。

“春秋时期,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经过数年卧薪尝胆终于击败吴国的越王勾践,勾践兴致勃勃地派手下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薛烛。薛烛是秦国人,此时正在越国游历。

薛烛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已经名动列国,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相剑大师。不大一会儿,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薛烛就赶来了。

越王勾践酷爱刀剑,这个露台高达数丈,气势舒张,光线充沛,专门用来看剑赏刀。落座之后,勾剑扫了一眼身边的薛烛,心想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却阅剑无数,一般刀剑肯定难入他的法眼,勾践让人取来两把名剑毫曹和巨阙,谁知薛烛对此不屑至极。为了挽回面子,勾践取出了纯钧剑。

薛烛仰面跌足,叹曰:此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

勾践满意地频频点头:卿言之有理,孤当永藏之。

尊贵无双纯钧剑。

这把剑,也就是越王勾践剑,如今藏在hx国博物馆。”

看到最下面姜毅愣住了,藏在博物馆?

姜毅摸了摸下巴,依照他现在的身手,要去博物馆取把剑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

抢劫博物馆,这事终归不好,姜毅做不出来,摇了摇头,打消了这个念头,接着往下看去。

第八张图片是一把短剑,甚至乎可以称之为匕首,很小巧。

“勇决之剑鱼肠剑。”

再下面就是介绍,不过姜毅却没有多大兴趣看了,这剑太小了,小的有点可怜,不是他的菜。

接着往下看去,第七张图片是两把剑,不错,两把!

“炽情双熙干将莫邪!”

这剑太过出名了,立马引起了姜毅的注意力。

对于这把剑,下面是一则长长的故事,看过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有兴趣的看下去。

(十大名剑将会是本书一个重要的线索,至关重要,所以会写的很详细。)

“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

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

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

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

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他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

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

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

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看到莫邪飘然坠下,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

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

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

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延平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

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

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象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

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

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

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

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

看完这个故事,姜毅一阵感叹,再看后面的下落,却是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干将莫邪乃天下至情之剑,缘到即剑出,不可强求也。”

“艹!”

姜毅怒骂了一声,感觉被耍了。

这句话实在让人怄气,跟那些神棍说的天机不可泄露,到时自见分晓有什么两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