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六节 灾民(2 / 2)
面对嘻嘻哈哈的历州军百户,杨虎根本不可能给他什么好脸色。立刻就抡起棍棒劈头盖脸乱打过去。练气士已经是最基础的修炼之人,杨虎在力气上也留了手。那百户如何抵挡得住,当场就被打得鬼哭狼嚎,躺在地上拼命翻滚,嘴里更是不停地叫道:“杀人了!玄火军杀人啦!”
杨虎恶狠狠地又是一棍子狠戳上去,口中大声叫骂:“老子即便是杀了你又怎么样?该死的杀才,叫你好好管束下面,你自己却油头滑脑。老子今天就算是不杀你,也要把你****的活活扒掉一层皮。”
这里不可能有什么民主,更谈不上什么人身权利。杨天鸿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整编历州军,自然需要凶狠强硬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必定有人要死,可是只要被选中的人,就是新历州军最好的班底。
威胜营里里外外都被玄火军全面掌控。在周边维持秩序的玄火军士卒多达上千。胡应通的确是个精明能干的官员,手底下也有一批愿意听从他命令的官吏衙役。有了这些人在旁边指引,玄火军做起事情来自然是事半功倍。杨天鸿的命令很直接————若是有人胆敢反对,无需上报,格杀勿论。
……
按照杨天鸿的命令,杨艺在京师老营那边留下了一千玄火军老兵,自己带着八千名经过训练的新兵,还有六百多名升任军官的老卒,前往楚国北面的鄞州。
旱情越来越严重。大半个鄞州几乎空了。就这种光景,在北方还算是好的。若是再往北些,邳州、枣州、沪州等地,更是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灾民在当地活不下去,老天爷又不下雨,只能是离开家乡,前往别处逃荒。
杨艺骑在狂血青狼背上,看着远处干裂枯水,连荒草都长不出来的天地,不住地叹息。
旁边,一名老兵也是不住地叹气:“这人生在世,还是太太平平活到老最好啊!看这灾年闹的,连人影都看不到。”
杨艺沉默片刻,开口道:“想要太平,哪有那么容易?”
“这些年黄河年年都在泛滥,两岸州县也是跟着遭殃。听说南边苏州、浙州又是遭遇海啸,临近海边上万户人无家可归。其实细数下来,最可怕的事情,对百姓逼迫最为惨重,还是那些州府官吏。平心而论,咱们大楚的赋税并不算高,只是各处州县私自加上的苛捐杂税实在太多,官吏差役为了发财,也是朝着死命里催逼。百姓当真是民不聊生啊!天下间苦成这个样子,也就是咱们安州算是世外桃源。你听说了吗?麓山北面的州府才是真惨啊!那上好的良田,稍微贵点儿的,只要八两银子就能买到一百亩。那次一点的,最多五两银子就能买一百亩。还有那么多抛荒的田地无人耕种,各种乱七八糟的赋税就出在这些田地上。收税征粮的官差下乡到集市,一次就要钱几十贯。穷苦百姓没钱,田地又卖不上价。根本没有人理会。官差催逼得紧,还能怎么样?只能先卖儿女,再典押田地。好好一亩地,到头来只能拿到八十文。这点小钱还不够差人买酒吃。他们心狠手辣,一年要下去十几次,几十次,真正是把个活人威逼到死。官粮税赋缴纳不齐,儿女田地能卖的都卖出去了,可还是不能善了。为了不去坐牢带枷,只能去借高利贷。可这高利贷又是什么好事?就好比在家坐牢罢了。满眼看去,各县都是十室九空。早晚看不到炊烟生火。还有,你就算是把各种粮赋交齐了又能怎样?家里吃的是树叶草根,能有些豆末麸皮放进去已经是福气了。穿又没得穿,吃又没得吃。钱粮全被官差刮于净了。然后这还不算,本乡官吏强豪还要借机侵吞侵占。让你什么都剩不下……这样的光景,这样的大旱年景,谁还能活下去?谁还在乎******狗屁太平?谁还在乎什么大楚王法?”
那老兵听到这里,不由得身子一颤,下意识道:“照你这么说,这大楚国的天下,怕是要乱了?”
“就算现在没有,日后必定也是要乱的。”
杨艺抬头看着远处,神情很是惆怅:“说起来,也不能算是陛下一个人的错。他在皇宫里,外面的事情根本不知道。官员们只关心自己的钱袋子,谁会顾及什么百姓死活。在这样的大灾年景里,只要有心人稍微驱动,立刻就能聚集起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千万之众。这是什么?这就是洪水滔滔。你想想,朝廷徭役,北面的马政,东边的矿山,还有地震和大旱,已经让所有北面州府遍地都是绝望的百姓。只要有人站出来,在这地面上点起一把大火,让那些喘不过气的百姓民户们都动起来。到时候,他们就能扫平一切挡在面前的障碍。那真正就是把一条恶龙从笼子里放了出来,就是天崩地裂啊!”
老兵被杨艺说的呆住了。也难怪,虽然都是玄火军,可是彼此身份尊卑不同。杨艺毕竟是杨府家将,身上又有朝廷官职,看到、听到、见到的事情,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区区士兵能够相比。从杨天鸿拜入归元宗的时候,杨艺就一直跟在身边。对于杨天鸿那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的奇谈怪论,杨艺不知道听了多少。按照命令留在京城招募新兵的时候,杨艺就接到过杨天鸿的机密文书,其中详细说明了楚国北部旱灾可能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杨艺也才得以对天下大势有着明白清楚的认识。
“这次咱们从京城过来,就是要尽最大可能消除这场灾祸。”
杨艺转过身,看了一眼队伍当中被严密保护起来,那些数量庞大,装满各种物资的辎重大车,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暖意:“只要有一口吃的,百姓就不会造反。这些人无论是留在这里还是去往别处,都是死路一条。咱们公爷仁厚啊!也算是有了安州这块地方,能够用于安置百姓。否则,就算是公爷有心,恐怕也难以应对北地灾民。何况,北面就是戎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杀过来。到时候,天灾加上兵乱,这大楚国的天下,想要不亡也难。”
……
王福宝今年十八岁了。虽然已经是成年人,可是长期营养不良,使他看上去最多只有十四、五岁的样子。很瘦,没有什么力气,骨头很大,仿佛只是被一层又黑又薄的皮肤裹着。
前年的时候,就已经露出了大灾之年的征兆。说起来,王家还算是幸运,没有在那个时候跟着乡亲们去流浪。听说,外出逃荒的很多人都死在了南边,其余的也被大户们抓去做了苦工。这辈子是不要想回来了,说不定,连尸骨都会埋在矿山里。
王福宝老娘去年就过世了。都是饿的,浑身浮肿,人样子看着是很胖,指头戳上去就陷下去,半天也无法鼓起。
第一年大旱,第二年大旱。到了今年,仍然还是大旱。
能够吃饱的时候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高粱之类的东西,往日里是不常见的。在王福宝的脑海里,饥饿才是常态。倒是可惜了他这个名字。王福宝这名字还是请村子里一位长老起的,说是日后必定有福,还能得到宝贝。可是这两样东西王福宝至今没有见过。说真的,他不求什么福气和宝贝,只要能够安安稳稳吃上一顿饱饭,死也值了。
吃不饱肚子,身子自然也不会太好,得点小病就很容易变成大病,然后撑不过去。葛王福宝的哥哥和两个妹妹就是这么没的。到了最后,只剩下他和他爹两个人相依为命。
人活着其实就是这样,脑子里总要有个念想和期盼。那白面馒头是不要想了,那种稀罕物听说只有皇帝才能吃上。换了自己,若是能够有一顿高粱糊糊,也就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