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三十三秋归一(1 / 2)

加入书签

三年后,佑德十年十二月。

寒冬中的秦淮河上依旧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笙箫莺歌,不绝于耳。

寂静处,石拱桥上,有人咿咿呀呀地唱着。

走到桥面上,看见水中明亮的月影,“咦”了一句,趴在石拱桥边上,探手去抓。

“郎君小心!”仆从赶来,却听“噗通”一声,那人已经掉入水中。

仆从吓得慌张失措。大呼“救命哪!落水了!”

他的呼声不小,但乐声更盛,许久才有人察觉桥上的动静。

但为时晚矣,那人的身子渐渐沉入水底,没了踪影。

酒客醉酒失足并不少见,可叫人诧异的是,此人落水竟然惊动了江宁刺史府。

好事者悄悄打探,“不知落水之人是谁?”

便有人左右顾盼,而后咬着耳朵回答:“是大郎君。”

“哦,原来是大郎君啊,难怪……”

二人眼神一对,心领神会。

大郎君,便是常年将江宁刺史府当自家后院溜达的那位,江宁府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大郎君从京师来,姓甚名谁,谁也不清楚。但看刺史对他恭恭敬敬,有求必应,必定非等闲之辈。

事涉这么一位红人,那夜过后,市井里又有了饭后谈资。

人们纷纷猜测他是如何落的水。

有人说是那夜格外冷,桥面有冰,他一个不慎滑落了水。

有人说他喝了酒,脚下不稳才落了水。

更有人说起了“小道消息”,说因为大郎君财大气粗,对人颐指气使,不将人放在眼里,遭人记恨,他的死大有蹊跷。

可无论他们如何议论,官府似乎都无暇顾及,只抓紧了找人。

刺史发话: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府吏只得没日没夜地找。待道大郎君被捞起时,已经是两日后。

府吏得了消息,亲自去捞。

将实尸首起到岸边一看,那脸已经被泡的变了形,但不会错,确实是大郎君。

主事的府吏哀叹,这个情况最是不妙,于是一边赶紧通知刺史,一边让属下驱散看热闹的人群。

人群中,有一人身着灰衣,见此状,匆匆返回仁济堂。

不久,一只信鸽离开江宁,向西飞去。

而江宁府中,长史刚得了消息,神色一变,便直奔刺史的书斋。

“大事不妙,封爽没了!”

刺史的手一抖,狼毫跌落在案上,他下意识地说:“说过多少遍,封爽的名字不能提,只能叫大郎君。封爽早在三年前就被赐了流刑,如今在辽城吃雪渣子,不在江宁。你切莫再说错话。”

长史急道,“刺史,现在谁还有心思计较封大郎该在何处?封爽死了,左仆射的长子死在我们的地盘上!刺史,这可如何是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