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虱子多了不怕咬(1 / 2)

加入书签

衡阳郡主点点头。

“太后娘娘的姐姐因为那件事情感到自责,觉得太后娘娘落到那步田地都是因为她,所以生头胎的时候伤了身子,不能再有孕,身下只有一个女儿,十分孱弱,十几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她身为长媳不能没有子嗣,便在族中过继了一个儿子。后来随着太后娘娘坐稳了中宫,雷家也渐渐有了起色,一步一步成了皇商。”

“看来太后娘娘与雷家太夫人姐妹俩的感情一直很好。”

“是,太后娘娘说,她们姐妹年少时相貌十分相像,几乎是一模一样,但我后来见过雷家太夫人一次,二人虽然长得十分相像,却也差别不小。”

人的相貌,是会随着经历不同心境不同而变化的。

“雷家太夫人是不放心雷家人,才让太后娘娘帮忙守着的?”

衡阳郡主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也不全是。一开始雷家要仰仗着她,自然对她十分敬重,但年深日久,人心不足蛇吞象,随着雷家的财富越积越多,过继来的儿子也受亲生父母的撺掇有了别的心思。于是她便将雷家的掌印一分为二,一半交给了太后娘娘。所以,雷家的财富,太后娘娘不仅仅是守着,她是可以掌控的。”

云楚忱心道怪不得,“雷家的财富,本身就是靠着太后娘娘才积累起来,太后娘娘占得一半也无可厚非,但随着雷家太夫人跟太后娘娘相继过世,雷家人必定是坐不住了。”

衡阳郡主皱眉,“尤其大皇子的外祖家,又与雷家结了姻亲,我手里那块掌印,他们是势在必得的了。”

说到这,二人都沉默下来。

这可不单单是一块肥肉那么简单。

衡阳郡主想了想,将脖子上带着的绳线从衣服里拉拽出来,那上面挂着手指长短的一块墨玉。

“这就是那块半块掌印,太后娘娘病重时交给我的,我一直随身戴着。但我对生意一窍不通,也没有太后娘娘的本事,一直不知道如何处置。太后娘娘临终前说,待你大婚之后,就将这掌印交给你。”

云楚忱愕然看着她,“交给我?”

衡阳郡主点点头,“太后娘娘说,我是她亲手养大,却半点都不像她,倒是你,与她老人家的性子十分相像,有能力处置这东西。但太后娘娘也知道,她们姐妹俩过世之后,这东西留着不过就是个祸害,她说,如果你用不上,就是白给了雷家也是无所谓的,全凭你处置。”

云楚忱看着那块墨玉,说:“当初太后娘娘帮她姐姐掣肘雷家,也不过是为了保证她一生无忧。”

“太后娘娘是心胸豁达之人,又哪里会在意这些身外之物。”

“太后娘娘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您。”虽然没有名说,但云楚忱心中明白,太后娘娘让母亲将这掌印交给自己,实际上就是将母亲交给自己照拂的意思。

她说如果用不上,就白给了雷家也无所谓,是让她无论如何要保住母亲的性命。

“楚楚,你有什么打算?”衡阳将那掌印摘了下来,“原本按照太后娘娘的嘱托,这东西是要在你成亲之后在说与你知晓,但现在它已经成了烫手的山芋,能带来的只有重重危机。”

云楚忱看着那一指长的墨玉,沉吟了许久,说道:“大皇子,二皇子跟王皇后都不是好像与的,无论这东西落到谁手上,另两方都要针对我们,相反,死死捏在手里,才能加重我们的筹码。”

衡阳郡主看着云楚忱愣了片刻,轻呼了一口气:“太后娘娘猜的没错,你果真是个很有决断的孩子。”

她将墨玉掌印放到云楚忱掌心里,说:“母亲没那么聪明,但无论什么时候,你若需要帮助,母亲都会在你身边。”

云楚忱深深点头:“楚楚知道的。”

…………………………

云府大门前,一亮马车缓缓驶离,云千亦坐在马车上凝神沉思。

雨逐迟疑道:“姑娘,那个温雁娘诡计多端,咱们会不会被骗?她抢走了大姑奶奶的相公,府里个个都敌视她,尤其老夫人那么宠爱大姑奶奶,若是被她知道咱们去见了温雁娘,铁定要挨骂的……”

幼菱却在一旁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咱们挨得骂还少吗?如果温雁娘真有让咱们主子摆脱现在的困境,挨几句骂算什么?”

虱子多了不怕咬,连姨娘还怕数落怕挨骂吗?

下人们是最会看风向的,如今衡阳郡主彻底翻了身,不仅与侯爷重修旧好,还救了皇上,大姑娘、大姑奶奶也全都帮着她,将来这侯府到底还是要衡阳郡主说了算。

所以犯了大错的连姨娘,现在简直是府里的过街老鼠了。

身为她的女人,云挽心、云千亦两姐妹也同样抬不起头来。

尤其是云千亦,自从云泓远被一个男人动手动脚之后,她就没再见过自己的父亲,就连老夫人也免了她的晨昏定省,压根不愿意见到她,仿佛她是个什么污秽的东西一般。

还好云嫣回来闹和离,将此事的氛围冲淡了些,否则,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到现在。

“我相信温雁娘不会无的放矢,既然她说的这般肯定,就一定是有什么办法,毕竟,我们翻了身,才好帮她穿线搭桥。”

幼菱点头:“反正,凭她怎么说,说什么,主动权还是在咱们手上。”

云千亦直直的看着前方,眸色很深,她已经受够了这种压抑的日子了……

长安城无疑是当今世上最繁华的城市,在皇上喜爱游宴玩乐的风气带动下,已经发展到了奢靡的程度。

马车到了西市附近,外面的喧哗之声钻进云千亦的耳朵,她忍不住掀开车帘往外看。

店铺小二站在门口招揽客人,街边的小贩也卖力的吆喝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缓缓前行,偶尔驻足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