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1 / 2)

加入书签

“说起来,朕不是准了你十几日的假,许你四月初一再入宫来,那你今日回宫做什么?”允忽然问王喜道。

“官家,奴才被母亲赶回来了。”王喜苦笑道:“奴才的母亲认为这非年非节,一个做奴婢的人怎么能不服侍主人呢?奴才勉强在家待了两日母亲就非要让奴才回宫服侍官家。”

允不太能确定他这到底是实话还是哄自己高兴亦或是其它,不过就算他在哄自己高兴,只要他把定对宦官权力的限制也没什么。

“所谓君无戏言,既然朕给了你假,你就放心回去歇着,伺候老夫人便是。老夫人问起来,你就说是朕说的,让你回家。”说完这话,允想了想又道:“你去药房,再取一支人参,带给老夫人。”

“多谢官家恩典。”王喜马上跪下说道。

“行了,你回去吧,好好侍候自己的母亲。”允说道。

王喜又站起来行了一礼,躬身退下。

说过此事,允站起来伸伸懒腰,想到刚才接见杨峰与曹行二人前看到的奏折正要宣曹徵觐见,忽然有小宦官通传:“官家,冬辅官解缙求见。”

“让他进来吧。”听到解缙求见,允马上知道他是为何而来,吩咐道。

解缙随即带着中书舍人杨士奇、杨溥与金善走了进来,手里还捧着许多文书,看到允后马上弯腰行礼道:“臣解缙(杨士奇、杨溥、金善)见过陛下,因许多文卷在身,请恕不能行全礼。”

允没在意他们行礼的问题,直接问道:“这可是今年会试的试卷?”

“启禀陛下,此为今年会试臣等拟定的录取的一百零七名贡士的三科试卷。其中十四省一直隶一百人,岷藩一人、英藩一人、秦藩一人、苏藩一人、宋藩一人。永藩、洛藩、蒲藩因本地读书人稀少,未派人应考此次会试。另朝鲜、琉球、扶桑等番国并为一榜,文采可比各省录取贡士最后一名的有二人,朝鲜一人、琉球一人。”解缙说道。

大明现在科举考试采取分省录取制,每省若干名额,合计一百个,若是一省录取的最后一名有并列的,且阅卷官们争执不下,可以都录取。

此外,几个已经册封的藩国每藩每年固定有一个贡士名额,也可并列;海外番国的人也可以来参加大明的会试,水平在大明录取的贡士文采最差的那人之上的就可以被录取,但人数控制在五人之内。

允让小宦官接过试卷放在桌子上,自己走过去坐下,一份一份看了起来。

允掀开头一份试卷,先大略看一遍经义的几篇文章,主要看看阅卷官的评语,就将经义试卷放到一边,看起了策论。翻开试卷,只见头一页的第一行赫然写着:“天不生太祖,盖万民如盲。”允继续向下看去,就见到这篇千余字的文章大多数文字都在拍朱元璋的马屁,不觉皱了皱眉。

他将这篇文章看完后,翻开第二份策论文章,见到头一行写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继续看下去,是一篇论述历朝历代的进入中原的胡人所作所为的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胡人皆不可信,当慎用之。

看着这篇文章,允虽然松开了紧皱的眉头,但从他的表情来看,还是不太满意。

解缙在允审阅试卷的时候,虽然站在一旁,但一直偷偷地看着他的表情。他见允的表情不算太好,心里打鼓:‘难道我没有明白陛下的意思?’

……

……

而就在允审阅会试试卷的同时,在离京城数百里之遥的苏州府产业园区衙门里,一个身穿一身布衣的汉子匆匆走进一间房屋,对屋内一人说道:“老爷,今年会试的题目下官已经取来了。”

一个三十多岁、身穿一身六品官服的男子站起来,从他手中接过文卷,也来不及说话,就将文卷放到桌子上,摊开看了起来。

前面的几页都匆匆略过,他迅速翻到策论那一页,只见上面写到:

策论题目其一:史料所载,金泰和七年(西元1207年)有民户七百六十八万,蒙古兴兵后,至金亡之天兴三年(西元1234)仅有民户八十七万;宋嘉定十六年(西元1223)有民户一千二百六十七万,至宋亡之祥兴二年(西元1279),仅存民户九百三十七万。

至正四年(西元1344),黄河决堤,朝廷征发百姓治水,严苛异常,百姓多有累死者。

是年,江淮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

策论题目其二:亦思巴奚之乱。泉州故多西域人,宋季有蒲寿庚等,以平海寇得官。景炎间,益王南巡,驻跸泉州港口,张世杰以淮兵三千五百授寿庚。益王笃临城,寿庚闭门不纳,尽杀宋室在泉州者三十余人,并淮水军无遗者。与州司马田真子诣杭州,唆都降之。张世杰回攻九十日不能克。元君制世,以功封寿庚平章,为开平海省于泉州,一时子孙贵显冠天下,泉人被其薰炎者九十年。

……,至是,元政衰,四方兵起,国命不行,其婿西域那吹兀呐袭作乱,福州行中书省,奏檄浔美场司丞陈玄、涌场司丞龚名安,合兵讨之。……,是役也,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民间秋毫无所犯。

发蒲贼诸冢,凡蒲尸皆**,面西方,伊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尸于猪槽,报在宋行弑逆也。洪武七年,高皇帝大赦天下,圣旨: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监其祸也。杜子美诗云:“羯胡事主终无奈。“诚哉言也。

这人将两篇题目细细的看了三遍,又想了一会儿,说道:“今年的题目应该这样做。”

“什么题目这样做?”一人从门口走进来,对他笑着说道。

先前这六品官见到他,马上行礼道:“苏州府通判提调产业园区事,兼吴县知县杨子荣,见过知府大人。”

苏州知府向宝随即回礼。待答礼完毕,向宝一眼看见杨子荣摊在桌子上的文卷,笑道:“杨通判果然也在看今年的会试试卷。”

“下官也是进士出身,自然每年都要看一看今年的会试、殿试试卷。何况自从建业贰年已来,陛下亲自出策论的题目,可以从此看出陛下当下最关心什么,所以臣让人抄了会试题目过来看。”杨子荣说道。

‘你也要凭借这些来揣摩陛下的意思?’向宝本想将这句话说出来,但最后还是没说。这话颇有讽刺杨子荣被派到苏州府看似受到重用但远离朝堂的嫌疑,他和杨子荣又没有多大矛盾,还是少说几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