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饮食日常(1 / 2)
老门山用柴火烧饭下锅的时候一般都会加多一点水, 饭煮到一半, 水米翻滚, 多余的米汤就会浮在米饭上头, 等米汤成浆就会端起锅将多余的米汤倒出来, 这米汤也不会浪费, 可以直接喝的, 据老一辈的说法。这样的米汤是很有营养的。
倒了米汤之后煮饭的灶台就不用烧大火了,慢慢等着火变小,偶尔添一根细一点的柴火不熄火就好, 在这种小火中,玉米饭跟红薯就慢慢的焖熟了。
朱娇娇并不一直管着灶台的火,她都是等火点起来就添柴, 柴与柴之间架出一个空间就不怕熄火, 这一边她就开始做菜。
从蔬菜大棚里采摘的蔬菜都是去了泥土的,现在还没兴起用农药, 这样的蔬菜只要放到清水里清洗一遍就好。
新鲜的蘑菇是早上天没亮就从蘑菇房割出来的, 洗过青菜的水里过一遍水。
坛子里的菜都是干净的不必再洗, 同样从屋后的地窖取出来的新鲜萝卜撸掉泥土, 排在最后在水里清洗。
想着是父亲跟丈夫在大礼堂跟大家一起吃饭, 朱娇娇觉得今天干脆就不给父亲和丈夫的碗底埋肉片。
炒一个酸辣萝卜丝, 一个豆角炒茄子,一个炒莴笋叶,一个蘑菇骨汤。
酸萝卜跟新鲜萝卜哆哆很快切好了丝, 坛子里泡的酸萝卜比较咸, 得用新鲜萝卜分摊一下味道。
新摘的豆角很嫩,水里洗一洗切掉头尾两端,卡擦卡擦几刀就切好了,只有茄子,切好之后要在水里泡一泡去去涩味,所以茄子是最先切好的。
借住家里的几位专家回城了,两个炒菜的灶台都能用,蘑菇汤需要煮久一点,朱娇娇干脆就专门用一个灶台煮汤。
另一个灶台,最先炒茄子,先不放油,就着干锅将茄子炒焉起锅,然后才放菜籽油,菜籽油必须烧的透透的才能下菜,否则炒出来的菜闻起来就会有一股生涩的味道,这种味道带着些青草的臭味,一点儿也不好闻。
而且没有烧开的菜籽油没法沁入菜里,菜跟菜汤的颜色也很不好看。
等菜籽油开的翻滚了先将炒焉了的茄子入锅翻炒几下再倒入豆角翻炒,等豆角的颜色变得翠绿,加盐再翻炒几下就能出锅。
炒好茄子豆角,这个时候米饭也可以倒米汤了,倒了米汤再接着炒菜。
茄子炒豆角可以放菜籽油,酸萝卜也能用菜籽油,但炒莴笋叶跟煮蘑菇汤则最好用猪油,猪油会更香。
搁一点猪油在锅底,也不必等它完全化掉,只要开始爆油花就将莴笋叶倒进锅里翻炒。
青菜不必炒太久,只要炒至菜叶颜色翠绿就可撤柴火,然后加盐炒两下就可以直接起锅装盘。
这个时候米饭也差不多已经焖熟了。
蘑菇汤里面除了蘑菇还添加了一些赵大夫开具的食材,诸如淮山、百合、红枣、雪耳之类的,大火煮开,翻滚几次,在饭菜都做好之后,就可以在汤煮的再一次翻滚的时候洒盐,然后用竹汤勺在汤里搅拌一下。晋江将盐漫入汤里,然后搁一点猪油进去,猪油在热汤里很快就化成了浮油,这道汤就好了,等开饭的时候再装入汤锅就行了。
朱娇娇往炒了菜的那口锅的锅底添了一点水,架一个蔑团,将菜温在上头。
这才自橱柜里拿出两个大海碗,装了大半碗玉米饭,饭上铺着两层,第一层一半茄子豆角一半酸萝卜,第二层则是莴笋叶,红薯用一个小篮子装,而蘑菇汤则另外用一个带耳朵的小汤煲装了大半煲子。
再将东西装入一个木制的三层食盒,最底层最矮,放一个装着炭火的带盖的陶瓷小缸,第二层稍矮,放两个大海碗,第三层最高,放红薯篮子跟装蘑菇汤的小汤煲。
这种食盒是老门山一贯常用的款式,样式简单,竹制提手也很经用,不容易坏,老门山很多不怎么不会木工也会做。
装好这些,朱娇娇就拎着食盒准备去送饭,“娘,饭好了,你们先吃饭,我送了饭就回来吃。”
“不急,等你回来一起吃。”于敏乔正翻着熏笼上的衣物,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
朱娇娇也没有勉强,大礼堂近的很,她送完饭回来再吃也没耽搁多久时间。
朱娇娇到大礼堂的时候已经好些人吃起饭来了,有些社员们家里人多,煮饭也煮的早,送饭来也就早。
朱娇娇才走近晒谷坪,叶有华就迎了过来接过食盒,“刚好看到你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