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美人在七零 第83节(1 / 2)
“阮阮,我回来了!”
宋阮阮对他的腻歪已经习以为常,看着他放到她桌子上的糖葫芦,眉头皱皱的,娇声抱怨道:
“又买糖葫芦,看着都牙酸了。”
过犹不及。
他上次给她买太多,一次性吃了三串后,现在一见到糖葫芦就觉得胃酸分泌得有点过于旺盛了。
江海有点遗憾:
“又不喜欢吃了?那我下次再打听打听还有没有别的好吃的零食。”
“不用了,我又不是小朋友,哪里需要你每次回来都给我带零食。”
宋阮阮本就对食物的兴致不高,如今物资贫乏,后世许多花样繁复的菜品小吃都没有,她也就彻底不追求这些了。
反倒是江海,把她当小孩子哄,每次出去总琢磨着要给她带点好吃的。
“对了,跟你商量个正事。”
“好,你说。”
“我之前不是做了些笔记么,我想让你去找个印刷厂,帮我印一百份,越快越好,最近几天就急着用。除此之外,最好还能再买一块黑板回来,还有粉笔之类的也多买一点。”
这些事,对别人来说很难,但江海办法多,人脉也广,自然是能找到办法的。再说,实在不行,还能砸钱。
江海见过宋阮阮的笔记,那是很厚的足足十本笔记。印出来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一套书了。
“怎么印这么多,要做什么?”他问这一句,纯粹是因为好奇。
“送给要参加高考的人,顺便帮他们补补课。”
江海对考试补课之类的也不懂,只嘱咐道:“你别累着自己就行。”
便直接应下了这件事。
宋阮阮见他应得干脆,站起身来,有点不满地看着他:
“做这些事至少得上千块钱,你都不问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印一本的成本少说也要一块钱,一套十本就是十块,一百份就是一千。要是印刷厂再拗一下价格,甚至可能翻倍。
有时候人在无条件宠爱自己的人面前,就会变得有些骄纵。
宋阮阮最近在江海面前,是越来越放纵自己的脾气了。
这事江海要是多问了几句,她肯定是不满意的,为她办事不痛快。但问都不问就花出去这么大一笔钱,她又觉得他过于大手大脚。
江海顺势揽住她,柔声哄劝:
“怎么又不开心了?行行行,那我问,阮阮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此,宋阮阮也没脾气了,继续跟他说正事:
“我是觉得,我们这一年赚了不少钱,担心招人眼红。以后万一有什么时局动荡,被人举报,问题就很严重了。所以,适当的时机回馈一下父老乡亲,也算是时刻心系乡邻,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关键时刻或许能起到保护伞的作用。”
现在倒是已经不太流行打□□了。
但她隐约有些印象,有些地方八十年代初期对生意人有很大争议,严重的甚至闹到了被抓去坐牢的地步。虽然后来上面及时纠正了这种思潮上的错误,把人都放出来了,但有些人被关的时间也长达一两年,在当时,对于个人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她不确定c省这么政策宽松开明的地方是否会发生这种事,但有备无患。
就算最终发现是杞人忧天,也实实在在地帮助了这些正需要的学子们,不算白花钱。
江海是刚从那个敏感特殊的年代走过来的人,顿时明白了宋阮阮的用意。
别说是宋阮阮,就连他也会时常有这种隐忧,所以至今都未曾把钱存到银行,甚至悄悄换了些金条金豆子藏在屋后的菜地里,就怕自己将来出事,宋阮阮和父母一点保障都没有。
虽然时常觉得阮阮不够眷恋他,但这一刻,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她对他的担心忧虑,心中又是感动又是雀跃,当下就紧紧抱住她:
“阮阮你放心,以后我都照你这个思路做。就算是为了你,我也一定会让自己平安周全。”
出于这份谨慎,江海在今后的人生中,一直时常做些时常进行一些有益于社会的捐助,倒是实实在在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成了国内企业家里的慈善先驱者。
当然,这些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有江海来操持这件事,效率自然是极高的,没多久,江海就已经将印好了的笔记和黑板粉笔等物用车拉回来了,这委实为焦灼备考的知青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第68章 阮阮牌补习班与态度奇怪……
以往十一年时间,就不说知青,整个公社范围内,都有近百个高中毕业生既没有被推荐去大学,也没有被招工进入单位。
对于广播里传出的消息,大家心中有无数的疑惑想要得到解答,对于国家政策方面的疑惑,大家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去找公社管文教的干部进行咨询。
红星大队的知青们,对于考试科目和范围也有很多疑惑,估摸着公社的日报应该已经发下来,于是在第四天下午,也纷纷去了公社,想要去公社里拿一份《人民日报》,看看是否有更确切的消息。
一去才发现,其他的知青,当地初高中毕业生,也都是这样想的。公社的办公大楼前,聚集了近百人。从十来岁的到二十来岁的都有,甚至还有些不少头发花白的学生家长。
大家闹哄哄的,全都在讨论着恢复高考的消息。
除了考试科目,报名时间都不确定外,众人面临的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没有书。
过去十一年,让绝大多数人都失去了上大学的希望,高中毕业,很多人也只能在家务农,渐渐地大家就形成了一种观念:
读书无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