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下一步计划(1 / 2)
从啤酒厂回来,一行人来到公司,开始商量购买设备的事。
首先是产能的计算。
照现在酱油价格,如果一年能生产十万瓶酱油,那每天必须生产三百多瓶,假设一瓶的净利是一毛钱,那一年的利润只有一万。
这样的利润率,显然不能满足谢秀文的要求。
在她看来,一年至少给自己赚二三十万净利,才值得在这里投资。
这样一算,每天的生产量必须接近一万瓶才行。
倒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既然转换了储存模式,酱油就可以供应到更远的地方,比如余杭、沪市等等,只要品牌建立起来就行,还有就是能被当地的老百姓接受。
一天一万瓶,一条生产线肯定无法满足生产,预计得三四条才行。
至于酱厂的产能,反而不是问题。
只要市场有了,扩大生产规模很容易,把周围的空地买下来,增加生产车间,再招一倍的人,就能解决了。
虞城本来就是全国有名的黄酒生产基地,在酿造方面,很多普通农民都懂得简单的技术,根本不怕招不到技术工人。
“一下子搞这么大,会不会太冒险了?”听谢秀文在计划书上涂涂改改,黄玲在一边担心地问。
虽然没有管理过工厂,可是简单的道理她也懂。
生产线扩大了,其它部门也得相应扩张,万一前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那投资不是打了水漂?
“这只是计划,不会一下子全部投入进去。”谢秀文笑着安慰。“我们经营一家企业,必须有全局的考虑,但是具体执行的时候,可以分几步走,不必一次到位。”
计划书除了给自己看,也要给酱厂的人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投资的目标,好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
不过具体操作的时候,可以分成两步或者三步,先把基础打好,再一步步扩大。
何况建立品牌和宣传,也需要时间,不是今天把品牌包装好了,就可以马上到处做广告。
要让一个牌子深入人心,至少需要半年一年精心营销,才能真正获得认可。
“如果这样,那就没问题了。”黄玲见自己理解错了,脸色就有些不自然。“幸亏这件事你在把关,交给我们的话,肯定乱套了。”
这次啤酒厂之行,她也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创办企业,还可以这样做。
两人最近一直在实习的食品厂,算是常规的经营模式,她们以前也打算走这一条路。
先解决技术问题,然后用烤箱加工出口味符合要求的产品,最后想办法卖出去。
如果把重点放在品牌本身,定下一个清晰的产品目标,让广大消费者能够接受,生产的事交给专门的工厂,价格和销售则由他们控制。
说起来这样似乎比办实业难度更大,如果成功了,则赚钱更容易。
毕竟以后分工更清晰了,产销两块各自独立出来,他们不必考虑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如何解决,只要给工厂下订单就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