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一张破纸条(2 / 2)
在档案局找了整整两天,两天中还连带晚上加班,却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再到国土资源局查找当年茶园的土地方面的使用权登记情况,又查了一天半,还是没有找到有用依据。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当初谁对这集体划拨的土地有意见?当初的情况是集体最大,集体和国有之间没有太明显的差异。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公社要搞茶园,那是做好社会主义经济。村里出土地也是光荣的,哪里适合,要多少地,生产队只会觉得自豪。用地手续什么的,没人重视,很可能都没人想过这样的事情。
之后,又到市里查了三天还是没有结果,杨光欣让黄琳将他们在县里、市里所作工作的照片整理出来,做成汇报资料,也做成宣传资料,给三个村的群众看。让群众知道开发区确实到县里、市里查底子做工作了。
费了不少精力、时间,但工作却没有丝毫进展。对茶园土地的归属问题,如果只是听老一辈参与过程的人回忆记录,是不严谨的。
回到合兴镇,另外两组在这几天里有很不错的进展。一组是到三个村子反问老人,请他们回忆茶园的建设过程,涉及到土地问题,这些老人们口径一致地说当初人民公社是无偿划走这些土地。按照这样的说法,这些土地到如今该退还三个村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但三个村的老人说法确实有存在主观性,也会受到村里舆论的影响、误导和左右,可信度并不大。
另一组人手采访当年在茶园做事的,参与管理的,甚至是当初茶园初创就参与全过程的老人,老人将过程断断续续说了,提到不少人,但这些人大多数已经过世,无法核对。采访到的老人有十几位,他们中说法不一,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这样不奇怪,时间太长,遗忘或记忆混淆是完全可能的,再者,这些人虽是当年的老员工,知道内情的人并不多。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可作为依据的东西,无法判定茶园这块土地的归属权。开发区的补偿也不能因为三村群众的要求就答应下来,真正有做了,今后在市里其他建设过程会有很多麻烦。
情况汇总会议上,冉兴华将这段时间所做的工作总结之后,参与会议的人都沉默着,十多天时间在查证茶园土地归属上却毫无进展,当真有些浪费了。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但却得不到结果。
哪怕查明了土地归属是三个村,对接下来的工作都有利。
“这样吧,县里、市里旧档案已经查过,包括档案局、国土资源局、公安等,我们不可能将所有档案全部查一遍,那我们再将合兴镇的档案查一遍,没问题吧?或许可能有什么遗漏。对了,将当初管理政府档案的人请回来,一起查吧。”
冉兴华应下了,到第二天下午,杨光欣接到冉兴华的电话,有些兴奋,“主任,找到一张纸条,可能有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