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233节(2 / 2)

加入书签

“昨天就种完了,”满宝道:“我们有三头牛呢,又请了很多人,速度很快。”

杨和书就指了一些妇人问,“那她们在干什么?”

“在种瓜,”满宝道:“白庄头说得种些菜给长工吃,偶尔要请短工时也得做菜,所以要种南瓜,节瓜,冬瓜,各种瓜。”

杨和书赞了一句,“考虑得真多,对了满宝,你家的牛怎么样了,好用吗?”

满宝肯定的点头,“好用!”

杨和书便问了一下她家的耕作速度,比往年相比如何。他对农事的了解只来源于书上的一些描写,以及上任前的一些了解。

所以他迫切的需要一些数据进行对比。

这些数据县衙也能给他,但总是有些不详尽,亲自过问,赊了牛的人家又战战兢兢,所以还是问满宝吧。

满宝还真知道,主要是老周头对他们的这个小农庄还是挺关注的,每天吃完晚食后就会问一些,问完了便会说起家里的事,满宝听着自然就记住了。

“今年我家打算把小岭那一片的田地也都精耕细作,只要不旱不涝,那一片田地就能收不少粮食,小岭那里有一种酸酸的野果,清明后就能吃,杨大人,到时候你来,我请你吃呀。”

白二郎立即接上,“我知道,叫酸果果,我最喜欢吃红色的了。”

白善宝道:“黑色的比较好吃。”

满宝也点头,“黑色比较甜,红色的好酸。”

三个孩子的话题就慢慢的偏了,跑到了漫山遍野的野果上。

杨和书听得有趣,问道:“你们这里野果很多吗?”

白善宝:“挺多的,就是不好吃。”

满宝:“所以还是得自己种。”

“你们还种果树?”

满宝就指着她四哥的山道:“喏,前段时间刚种下的,过个两三年我们就能吃果了。”

白二郎本人是很嫌弃的,“也太长了,我就说让我爹直接买大大的果树过来,种下去到秋天就有果吃了。”

白善宝鄙视他的无知,“那么大的果树不容易存活,从小养起多好?你要想吃果,先自己买呗。”

“而且大果树好贵。”

杨和书便坐在一旁听他们说话,偶尔问两句引导一下话题,没过多久就把他们农庄的情况摸清楚了。

上次来的时候他没怎么关心这个小农庄,这一次再来才发现,这一百多亩地竟然还有这么多的用途。

荒山脚下竟然还专门劈出一块地来养鸡。

杨和书忍不住问,“你们要种这么多东西,又养这么多东西,只三个长工够用吗?”

“不够呀,”白善宝道:“所以我和我祖母说过了,等忙完这一段就再请人。”

满宝颇有老周头行事的智慧,闻言道:“其实给长工们娶媳妇就好了,我爹说了,人不够用,娶媳妇就好了。”

杨和书:……

白善宝却认真的思考了一下道:“但好像没人愿意嫁给他们。”

杨和书却精神一振,人口也是一个县发展的重要条件,他问道:“你们的三个长工都没有媳妇?”

第392章 贫穷的理由

三个长工不仅没有媳妇,连家都很少回去了。

他们从家里被赶出来打工讨生活,做了两年短工后才在白家安顿下来,期间倒是回家过。

但他们在老家没有地,或者地很少,日子并不好过,还不如在白家打长工呢。

基本上,不是特别懒就不会被赶走,不赶走,每天就有吃的,就能活下去。

富贵不了,但在灾年的时候日子也比一般贫苦人家还要好过,因为至少他们不会饿死,也不至于去当流民。

如今,三个长工,年纪最大的一个已经二十四岁了。

在七里村,这个年纪孩子都能下地干活儿了。

比如周二郎和周三郎这个年纪。

最年轻的一个也二十二了,三个没有一个有娶媳妇的资本。

杨和书兴奋起来,连忙让人去把三个长工叫过来,他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失地的。

三个长工在县太爷面前都有些拘谨,而且杨和书的问题也让他们有些懵。

他们离家的时候年纪不小了,但对家里的事情知道的还真不多,至于家里的地是怎么没的?

三人想了想,长工一道:“好像是我爷爷病了来着,我爹就卖了一块地买药,结果还没好全,又重了。”

他想了想道:“不记得我爹是跟谁借的钱了,后来人家来家里要债,就把家里大部分的良田都给收走了。家里地少,养不活这么多人,我爹娘就把我和二哥赶出来,让我们自己去讨生活。”

长工二道:“我在那一片乾旱,地里没收成,我爹娘把家里留的种子也给吃光了,然后就带着我们出门讨饭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