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郡中的贤良(1 / 2)

加入书签

按照刘禅的想法,他此时应该直接从南阳宛城出发之后,直奔八百里外的洛阳,然后等待曹丕离去,再在洛阳城中兴风作浪。

不过在他离开宛城之后被简雍劝住了,简雍问他想不想求贤,这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所以,就被忽悠来到了汝南郡。

说实话,刘禅以为简雍会告诉他,汝南郡里面有哪位隐居之大才,让他想办法征辟,结果来了之后,告诉刘禅的是要让他自己发掘出来。

说真的,刘禅对此有些失望,不过也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就他刘禅的实力,振臂一呼之下,群贤毕至不太可能,校事府的暗卫估计就两眼放光了。

汝南郡之中贤良之人的确是不少,不说日后,就说之前淡淡汝南籍贯的就有不少在三方出任要职之人。

可以说得上是人才辈出了。

此时两个人行走在汝南郡的官道上,看着两旁的那已经完全开垦出来的良田,也是不由的心中感慨。

屯田之事并非只有曹氏专擅,江东和西川都在效仿,但是这种规模的屯田,说真的,西川和江东还差了不少。

当年枣祗献策屯田,曹孟德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此等计策试用并且慢慢的推广,这才造就了这充足的仓禀粮秣。

之后任峻和夏侯元让更是产粮大户,等到曹氏靠着屯田都能养活大半个天下的百姓之时,那江东才开始效仿,而西川直到自己的那位父皇称王之后才开始跟随。

这其中的差距,可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的。

历史上诸葛北伐,动辄只有三月粮草,而曹氏敢于不停的消耗,也是因为他们的粮秣辎重着实有些太充足了些。

到现在为止,在曹丕的治理下,这曹魏的存量绝对可以应付三年大旱,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说明那曹氏现在就靠着大势能够死死的压制孙刘的联合。

而这也是刘禅说什么也要在汉中屯田的原因,种地这种最不起眼的事情,在某种时候,能够成为胜负的关键。

“叔父,你说这汝南的屯田令,是不是一个大才?”刘禅看着两旁的良田,还有那忙碌的士卒农夫,不由的有些心动。

不过简雍只是冷笑了一声。

“将你这心思收起来吧,典农中郎将与典农校尉是曹孟德亲自设立的,听着不怎么大气,但是职权位比太守,甚至于在某些地方,当地太守都要老老实实的听从他们的命令。

你觉得一个两千石,而且前途光明无比的人,会跟着你去上庸?”

“呃...叔父说的有道理!”刘禅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然后随之叹息,“看来想要坐享其成却是不成了!”

“那倒也不是!”简雍突然话锋一转,“虽然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这个程度的官吏将校你是不要想了,但是这汝南郡之中似乎也有着些许郁郁不得志的小吏。

他们虽然官职不高,更是流民身份不被人重视,但是这群人却是切身实地的参与在了这屯田之中,若是你想要在汉中实行大规模的屯田。

他们或许能够帮上你也说不定。

不过能不能将他们弄到汉中去,那就是你的本事了!”

不得不说简雍就是简雍,才智放在一边,这经验却是十分老道。

相比较于已经算是前途光明,地位颇高的典农校尉和典农中郎将,那些前途未卜,甚至可以说浑噩度日的属下,以及那些小吏却是完全不同。

在屯田之中的基本都是各方挑选出来的年轻人,毕竟这种事情年轻力壮才是本钱。

可是当这群年轻人在田亩之中一呆就是数年乃至于十数年的时候,谁也不敢说他们的心中还是和当年一样的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的。

时间不单单能够让一个人变得苍老成熟,也能让所有的雄心化为乌有。

这种时候若是刘禅再次给他们些许希望,或许还真的能诱拐不少人。

想通这个办法之后,刘禅也终于不是那般的迷茫了,而是直接奔着那平舆城而去,若是想要见到汝南郡乃至整个豫州的达官显贵,那么平舆城曾经绝对是好地方。

但若是现在想要求贤,这明显不是一个靠谱的选择,毕竟平舆城虽然曾经也是汝南郡治,更是豫州刺史府所在之处。

可在不久之前这郡治就因为豫州战略问题迁徙到了新息县,同时贾逵所带领的大军也挪到了江东一线。

平舆因为这郡治迁徙已经没有多少官吏存在了,甚至家族都有不少迁徙而走了。

平舆城的辉煌已经不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