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出川(1 / 2)

加入书签

马谡走得十分安详,或许是因为他的一生都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是那不如王平的自大狂妄之徒。

或许是他的一生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早年的吹捧不但让他感觉到自己的高高在上,也因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句话而让他一直被压在了兄长的阴影之下。

他习惯了高高在上,又总是有人提醒他,他非但不是这天下间最好的那个,便是家族之中都有一个兄长比他更加的贤良。

这种感觉让他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存在。

最后当理想与现实碰撞之后,他被打击的体无完肤,甚至于他还成为了当时他最为看不起的王平的垫脚之石。

荒废的太久了,就算是诸葛孔明当年及时将他救了回来,他也不再是那个青葱少年,那个风华正茂马幼常了。

十年的南中隐居生涯让他学会了很多,但是也让他的生命全部化成了执念。

他只是想要证明自己。

马谡是不幸的,他最后的证明之战没有尽到全功,他没有将那来犯之人全部斩落马下。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来犯的鲜卑残留好端端的撤离。

为了长安,为了北地郡,为了太多东西,他选择了停下。

他的正名之战,天下人并不在乎。

同样他也是幸运的,因为最后他向王平证明了,他马谡不是一个无能之辈。

马谡的尸体就被放在了北地郡,就被安葬在了北地郡。

早在街亭之战后,马谡就已经被马家除名了,因为他将马家的人丢了个干干净净。

马秉护住马谡也是因为那是自己的亲叔叔,而不是因为其他。

马谡入不得马家的祖坟,他也不想进入马家的祖坟之中,他也不想再在自家的列祖列宗面前丢人了。

就在这北地郡长眠,或许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并没有太多人拜祭马谡,向条,魏昌,还有些许属官将校,以及王平父子和李慕几人罢了。

除了他们,甚至没有人知道马谡在这场大战之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甚至于还有不少的百姓在觉得马谡是导致他们背井离乡,让泥阳城陷入危险的罪魁祸首。

对于这些,马谡阻止了想要为他正名宣扬的向条,他不需要向这些百姓解释什么。

就算是现在,他马谡也不需要为百姓解释什么。

这和看不看得起没有关系,这是他自己的骄傲,他做了这些事情不是为了任何人。

马谡去世的消息被送入了长安之中,向条和魏昌继续驻守北地,朝廷的援军随后就到,而王平却是没有选择回到渭南大营之中。

他选择了反向攻入并州。

这是马谡的最后计划,没有任何的智谋,没有任何的交代。

马谡只告诉了王平,鲜卑人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若是想要暂时解决鲜卑之患,唯有断其归途。

同时在并州截断他们的援兵。

如今曹魏的那些将校和鲜卑人仍然没有融为一体,仍然有着极深的芥蒂。

并州杜预此时定然不会帮助那群异族,对于劫掠了大半个并州的鲜卑人,杜预不直接动手已经足够给那司马昭面子了。

他们此时撤退,定然不会再去并州,而这就是王平的机会。

但是具体会如何,马谡没有告诉王平,因为马谡不知道鲜卑人的实力如何,那塞外的北疆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和势力。

王平会遇到什么,曹魏会不会半路插手。

这些马谡全部不知道,他只能告诉王平这件事情,这个机会。

就如同马谡说的。

当年丞相大人说了,你是后发先至之人,如今都这么大岁数了,你再不至就到不了了。

对于马谡的这种建议,王平选择了认可。

他身边没有了兀突骨,便是无当飞军都折损不小,但是王平的本事不代表只有那区区的无当飞军。

“末将马忠,拜见将军!”

从长安而来的援军有两批,其一是马超之子马承带领的骑兵援助北地郡,而另一批则是同样许久不见的马忠。

和王平一样,因南中之战而崛起,早年都是被称作太子心腹,刘禅心腹的存在。

只不过这些年,因为太多名将,太多年轻人的冒头,让他们这些老家伙都慢慢的沉寂下去了。

“邓芝死了。”

王平第一句话就让马忠沉默了。

邓芝曾经和他们一样,都是从西川走出来的将领,都是当年刘禅未曾崛起时候的依靠。

虽然他是新野邓家之人,但是早年就流浪西川,也一直把自己当成西川之人。

当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天下大战开始的时候,他们当年这些为刘禅冲锋陷阵的家伙,却一个个的安守后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