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开端(1 / 2)

加入书签

吴铭不是个狂妄自大的人,在郑苹如的劝说下,决定系统全面地搜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并由此延伸,使得中国能在战后避免那种槛尬的结局,但他也知道自己的斤两。虽然也算经过高等教育,但对于历史方面和思想哲学却是个门外汉,不过是占着一点先知的便宜,偶尔说出几句后世的观点而已。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中国为什么会这样?那得从历史渊源,人文思想上找毛病,对这点,吴铭还是知道的,他可不会以为凭自己的几句话便能让人们都改变了想法,说到底,转变人的思想要比杀一百个人还要困难。

“你怎么突然对历史感兴趣了?”多萝西指着吴铭放在桌上的书,有些奇怪地问道:“手不释卷,连吃饭都带着。”

“唉,一时冲动。”吴铭叹了口气,“现在要是后悔又怕被人说我没毅力,不象个男人,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了。”

“我父亲对历史很有研究,有空你可以向他请教。”多萝西含笑说道:“还有,这是你托我搞的一些资料,其他的我正在想办法。”

吴铭感激地点了点头,叮嘱道:“小心一些,别让日本人知道了。如果你知道资料在哪?而且不太方便拿,就告诉我好了。”

“知道了。”多萝西的表情变得很凝重,指着一个文件袋说道:“作为一个记者,报导事实是天职,这些都是日本报章刊载的把中国人驱拢起来枪决、成堆成堆的尸首在河边等候销毁、日本士兵之间进行杀戮竞赛的照片,甚至还有记者对日本人屠杀骇人听闻的评述。显然,在国际舆论介入之前,屠杀的最初几天令日本政府极其得意。后来在帕奈号船沉没以及大肆屠杀南京市民遭到国际上的谴责之后,日本政府才赶紧试图掩盖其军队的所作所为。”

“希望你的神经足够坚强。”吴铭将手按在文件袋上,用很沉重的语气说道:“这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你调查的深入,或许你会越来越震惊,甚至精神崩溃。”

多萝西沉默了半晌,淡淡一笑,“我正在联络当时在南京的三位美国驻外记者,大屠杀时,他们曾在南京逗留,不仅撰写报道,由美国各家最负盛名的大报登载在显著的位置上,而且参加了国际安全区委员会,努力拯救生命。南京的暴行迫使他们脱离其作为中立观察者的正常角色,而成为这出战争惨剧的正式参与者。我作为一个记者,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美国人,为你此次的计划而振奋。只有深处在这场战争之中,才会真正感受到日本人的疯狂和暴虐,我希望我做的能让美国人警醒,而不是象一只驼鸟把头埋在沙子里,便会以为平安无事。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更勇敢地负起自己的责任。”

“英法的绥靖成全了德国,却尝到了自己种的恶果。”吴铭冷笑着,“你们美国对日本人的妥协和让步,嘿嘿,天知道会得到什么?日本人可不是会感恩图报的民族。”

“人们总是在错误发生之后才会发觉,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检讨的缘故。”多萝西不无忧虑地说道:“美国的制度,你知道的,并不是总统一个人说了算,在战争这种大事上,他要顺应民意,要议院授权,换句话说,美国民众被激怒了,议院被激怒了,美国才会参战,可这是要用血的代价来换取的。”

“该付的代价总是要付的。”吴铭拿起茶杯喝了口水,“咱们也就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让上帝去安排吧!”多萝西无奈地说道:“文件袋里面有一些小的建议,如果你能力所及,希望可以尝试一下。”

“明白了,十分感谢。”吴铭举起茶杯,表示谢意。

……………………………

“能力所及?我看是异想天开。”韩寒拿着多萝西的建议,使劲摇着头,“到日本去,开玩笑吗?”

吴铭拿着历史书饶有兴趣地翻看着,心不在蔫地回答道:“怎么是开玩笑呢?我倒觉得这提议不错,日本也不是不能去看一看的。”

“我倒忘了你会说日本话。”韩寒皱着眉头,“不过,你一个人恐怕太冒险了吧?”

“冒险?我看不至于。”吴铭放下了手里的书,“日本本土哪里会戒备森严,到了那里,反倒会安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