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在即(2 / 2)

加入书签

当时,在东海活动的潜艇中,有六艘041型,其中一艘就是修复后的“海龙”号。

指挥“海龙”号的,仍然是萨非墨,只不过他现在已经是上校了。

这个军衔,与他的职位显然不大相称。

按照传统,常规潜艇的艇长一般是上尉,即便是新式潜艇的艇长,也最多是少校,攻击核潜艇的艇长为少校或者中校,只有战略核潜艇的艇长才是上校。如果在常规潜艇部队混到上校,多半是某支潜艇分队的指挥官了。

只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军衔与职务不相称的事情并不罕见。

战争结束后,萨非墨有机会“上岸”、或者去核潜艇部队服役,比如与他同时晋升为上校的汪誉涵就上了岸,在南海舰队担任潜艇兵参谋长,还有两名稍晚一点晋升的艇长在进修两年登上了核潜艇。萨非墨没有高就,也没有转行,而是留在了潜艇部队,负责041型的改进工作。

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只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他不去,就会有另外一名参加过战争、而且取得过重大战果的艇长去负责这件事。

原因很简单,041型的改进工作直接关系到了中国常规潜艇的未来。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中国海军对潜艇部队的发展方向做出重大调整,常规潜艇的地位大大降低。根据由徐褶涛制订的发展规划,在未来二十年内,中国海军至少要建成三十艘攻击核潜艇,代价是不再发展常规潜艇。

按照这份计划,在未来二十年之内,海军中的常规潜艇将陆续退役。

问题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从长远发展来看,核潜艇确实是理想选择,特别是在海军步入远洋时代后,只有核潜艇能够伴随舰队作战,而性能不尽人意的常规潜艇很难在远洋活动,甚至无力到达数千海里外的交战海域。

只是,短期内,常规潜艇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次朝鲜战争中的几场海战也证明,在近岸浅水区域,常规潜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至少在未来二十年之内,中国海军仍然是一支需要依托岸基航空兵的近岸海军。

更重要的是,建造什么潜艇,不但要考虑海军的需要,还得照顾国际市场,特别是那些希望从中国采购潜艇的盟友的需求。

要知道,第二次朝鲜战争,已经证明了中国潜艇的先进性能。

在战争结束的第二年,巴基斯坦就提出采购计划,希望通过采购与引进的方式,购买多艘041型常规潜艇。

出售潜艇不是问题,只是出售给巴基斯坦的潜艇肯定得做一些改进。

比如在动力系统上,巴基斯坦军港缺乏基础设施,所以前两艘041型没有配备aip系统,从第三艘开始才安装aip系统,计划在中期大修时,为前两艘加装aip系统。此外还得改进空调系统,适应在低纬度的热带海域作战;增添巴基斯坦海军的通信指挥系统,以便更好的使用。

这些外来需求,直接推动了041型的改进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巴基斯坦,以及随后订购041型的伊朗、委内瑞拉、埃及与阿联酋等国的外来需求,为中国海军提供了改进041型所需的经费,并且让中国海军决定研制更加先进的常规潜艇。

外销的潜艇肯定与海军自己的有所差别。

比如在所有外销的041型潜艇上,都没有配备电磁战武器,直到十年后,中国才以军火贸易的方式,向巴基斯坦出售了潜艇用的电磁武器,并且为巴基斯坦装备的八艘041型修改了火控系统。

当时,中国海军在041型上做的最大的改进就是配备电磁武器。

作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潜艇艇长,萨非墨担任了041型改进工作的战术顾问,负责为造船厂与潜艇设计所的工程师提供战术意见。

在这件事上,萨非墨花了两年时间。

虽然第一艘接受改进的041型,也就是由他指挥的“海龙”号重新服役时,他已经是潜艇兵上校了,但是部队里的好位置已经所剩无几,萨非墨拒绝了周渝生的邀请,没有担任东海舰队的潜艇兵参谋长,而是回到潜艇上,再次出任“海龙”号的艇长,并且继续在东海舰队服役。

回到基层部队是萨非墨自己的选择,周渝生没有强迫他。

当时,也需要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艇长来发现改进后的041型有多强的战斗力,能够执行什么样的作战任务。

按照周渝生的部署,“海龙”号担任的是前进反潜任务。

也就是说,“海龙”号没有留在预定的舰队作战海域,而是前出到冲绳群岛附近,监视过往舰艇,特别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

这个任务既万分危险,又充满了机会。

只要萨非墨坚决果断,很有可能打响这场战争的第一枪。(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