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待(1 / 2)
四架f-22j轰鸣着射入夜空的时候,已经有十二架f-22j提前起飞。半个小时前,两架大型加油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离开了厚木空军基地,此时正在本州岛南面,沿着一百三十度航线向西南飞行。
在这次组织严密的反击行动中,高木良孝只是参与者之一。
此时,中国空军已经严阵以待。
中岛康次上台后,黎平寇首先意识到,日本很有可能用反击行动打破僵局,随后腾耀辉亲自电令母祁铁,让空军加强本土防空力量。
母祁铁不是笨蛋,立即调整了防空部署。
中岛康次是有名的强硬派政治家,而且是退役上将,秉承中岛俊夫的政策,一向把中国当成首要假想敌。现在由他出任战时内阁首相,获得了国会给予的大权,肯定会采取实质行动来扭转战局。
对日本来说,“实质行动”就是反击中国。
天黑之前,中国的本土防空力量就增加了一倍以上。
在朝鲜半岛与日本海上空,各有一架战略预警机与一架战术预警机,东海与黄海南部海域上空还各有一架战略预警机,四个方向上,各有四个编队的八架j-30,后方机场上还有相同数量的战斗机随时可以起飞。如果算上在日本附近执行制空任务的j-30,中国空军至少动用了六十架战斗机。
对日本空军来说,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龙墙”。
暂且不说j-30有多么先进,仅仅是预警机组成的侦察与探测防线,就让日本战斗机无处遁形。
前面已经提到,kj-1a与之前的预警机截然不同,除了多任务性之外,还采用了更加先进的雷达。从外形上看,kj-1a与以往的预警机的最大区别就是取消了雷达整流罩,雷达天线全部以共形的方式整合在机身与机翼外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突出部,保持了y-20的气动外形。飞行性能提到的同时,被动/有源主动双模式相控阵雷达赋予了kj-1a超凡的探测与预警能力。与kj-2000等预警机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就是,kj-1a对隐身战斗机的探测能力大幅度提高。
雷达以被动模式工作时,kj-1a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了三百公里。
因为利用了金属体吸收与反射电磁信号的原理,所以就算隐身战斗机不发出任何电磁信号,也会对无处不在的电磁波产生影响,从而被kj-1a探测到。只是,被动雷达的性能还不够先进,无法精确定位,所以在探测到敌机后,kj-1a的雷达将转为主动模式,把波束集中在敌机来袭方向上。
根据中国空军做的测试,kj-1a对j-20这种第四代战斗机的有效探测距离在四百公里以上,最大跟踪距离能够达到三百五十公里,最低也有三百公里左右。即便是j-30,也无法完全藏匿行踪。
当然,kj-1a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被动雷达对环境干扰极为敏感,因此在探测低空目标时的性能不够理想,特别是在陆地上空,对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的有效探测距离不足两百公里,如果是超低空突防的隐身战斗机,还要近一些。
为此,在战术使用上,kj-1a往往与kj-2a战术预警机配合使用。
只有在海洋上空,kj-1a才单独活动,因为海洋的背景干扰低得多,对kj-1a的影响不是很大。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空军能力压日本空军,kj-1a功不可没。
根据中国空军在战后公布的资料,在空战中,有八成以上的战果与kj-1a有关。如果没有kj-1a的支持,即便是j-30也不见得能够大开杀戒,至少不可能轻易击败对手,取得如此悬殊的战绩。
kl-1a与j-30的组合,可以说是第五代制空力量的典型代表。
能与之抗衡的,只有e-12与f-44的组合。
八点过,孙侯霆上尉吃完晚饭,按照规定去了飞行员休息待命中心,替换已经即将驾驶战斗机升空的飞行员,执行地面待命任务。
因为飞行员充足,作战压力不是很大,所以像孙侯霆这类驻扎在国内的战斗机飞行员都按照正常机制作息。也就是说,飞行员的时间分成休息、准备、待命与出勤三个部分。在休息了十二个小时之后,将花四个小时完成准备工作,然后在地面待命四个小时,最后升空巡逻四个小时。
如此一来,一名飞行员一天只需升空一次。
如果战斗机没有故障,需要配备两个飞行机组,确保每天出动两次。
因为战斗机要定时做保养,所以两个机组的飞行员在完成三天的部署之后,将获得一天的休整时间。
显然,对飞行员来说,这根本不是战时标准。
孙侯霆有点羡慕那些部署在东北地区的战友,因为他们每天能出动两次,还有机会在战场上与敌人较量。
他在航校的同学中,三分之一去了东北,其中几个收获了战果。
孙侯霆有点郁闷,因为不是他的飞行技术不好,而是在双向选择的时候,他挑选了部署在苏州郊外的第十四航空师。当时,他认为爆发台海战争的可能性大得多,因此觉得南京军区更有前途。
谁能想到,台海局势风平浪静。
“怎么,还打算写调职报告?”
听到招呼声,孙侯霆会过头来,看到搭档吴忠邦上尉提着飞行员头盔朝他走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