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再起(1 / 2)
进入十二月下旬,俄罗斯进攻伊朗的征兆越来越明显。
当时,最明显的征兆就是,进入外高加索的俄军突然在十二月十九日,停止了边境地区的巡逻活动,也就是突然安静了下来。可以说,这是非常反常的事情,因为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俄军特种部队一直在边境地区活动,还经常渗透到伊朗境内,期间还与伊朗军队发生过小规模战斗。
十二月二十二日,一名叛逃的俄军军官带来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
当时,伊朗军队与情报机构都不太重视,认为这是俄军设下的圈套,故意向伊朗泄露错误信息。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叛逃的是一名高级军官。
直到两天后,李明阳得到消息,才立即联系伊朗情报机构,希望能够让军事情报局审讯俄军军官。
虽然当时伊朗还不是中国的盟国,但是两国在情报领域已经展开合作。
很快,李明阳就认为,这名俄军军官不是间谍,而且带来的情报很有价值:俄军将在二十四日夜间攻打伊朗。李明阳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有两个,一是这名俄军集团军参谋的母亲是一名伊斯兰教徒,有较强的亲伊斯兰思想,二是他在三个月前受到俄军安全机构调查,差点被革职,调查原因就是他的亲伊斯兰倾向。在获知俄军即将进攻伊朗之后,他才带着俄军的作战计划逃往伊朗。
李明阳做出这个判断的时候,离战争爆发只有四个小时了。
可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四个小时。
在李明阳发出警报后,伊朗情报机构将信将疑的通知了军方。虽然延迟了两个小时,但是伊朗军队、特别是伊朗空军立即采取行动,让绝大部分战斗机升空待命,并且让防空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此举,至少拯救了伊朗空军三分之二的作战力量。
二十四日夜间八点,在伊朗大部分军队用晚餐的时间,俄罗斯空军首先发起突击,重点轰炸了伊朗空军基地。
当时,已经是北京时间二十五日凌晨了。
收到消息后,牧浩洋立即召开视频电话会议。
会议进行中,戚凯威收到了虞世辉发来的消息,美以联军在贝卡谷地、戈兰高地与德拉方向上发动大规模进攻。
显然,美以联军与俄军早就协调好了。
虽然在此之前,戚凯威与虞世辉都料到,美以联军会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而且很有可能与俄军入侵伊朗同时开始,但是在最初几个小时内,中东的前线局势依然非常危机,几乎有被美以联军突破的危险。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贝卡谷地北面,也就是霍姆斯附近。
策划该方向上进攻的,正是罗林森。
事实上,罗林森在拿三个美军师进行一场豪赌,他押下的赌注是两个师,而希望赢得的是叙利亚战场上的最终胜利。
必须承认,罗林森太求胜心切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虽然巴拉姆放弃了原先的主张,不再反对发动进攻,但是强调了两点,一是进攻必须有限度,不能把好不容易获得的兵力赔进去,另外就是不要在贝卡谷地方向上下重注。
作为以军、乃至联军最出色的陆军指挥官,巴拉姆不可能不知道贝卡谷地是个陷阱。
虽然最初踩进这个陷阱的也是巴拉姆,但是他非常有分寸,一直把贝卡谷地当成牵制叙利亚军队的次要方向,而且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在德拉会战结束之后,叙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军团聚集在霍姆斯附近,而以军在这边只动用了三个常备旅有五个预备旅,效费比高得惊人。
可惜的是,罗林森显然不愿意听从巴拉姆的建议。
在他看来,如果按照巴拉姆的说法去打,就等于让巴拉姆做主,而他在联军中的地位必然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罗林森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想法,就是证明巴拉姆是错误的。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就能毫不费力的把巴拉姆拉下来,把自己推上去,成为联军的实际指挥官。
如此一来,罗林森就得在贝卡谷地打一场好仗。
结果就是,他把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步兵师派了过去,还从以军那里获得了两个额外的常备装甲旅。
按照他的部署,只有第四步兵师留在戈兰高地后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