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1 / 2)

加入书签

十一点十五分,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了第一批侦察机。

可以说,弗伦奇的判断非常准确,而且反应也非常迅速。当时,中国太平洋舰队就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北面大约一千七百公里处,而向南前出的“侦察编队”离美国太平洋舰队大概只有一千公里。

问题是,弗伦奇无法肯定这个判断。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安排侦察机的时候,把搜索范围锁定为北偏西六十度到北偏东六十度之内,即搜索范围达到了一百二十度,九艘航母总共出动了一百零八架侦察机,确保在达到两千公里的最大侦察半径时,相邻两架侦察机的间隔距离在五十公里以内。

这样的话,侦察机可以不用启动雷达,用被动探测设备就能搜索整片海域。

凌晨零点不到,弗伦奇就收到了第一份侦察报告,准确的说是第一批报告,因为有八架侦察机几乎同时发回报告,宣称发现了中国舰队,并且遭到防空战舰攻击,其中一架侦察机还明确报告,用雷达探测到了数艘大型战舰,其中至少有四艘是专门充当航母贴身保镖的大型综合战舰。

问题是,这些报告中,都没有提到航母。

迟疑了片刻,弗伦奇下达了攻击命令。

虽然没有发现航母,但是已经有情报表明,中国海军的第二批“黑龙江”级大型防空战舰已经服役,而且随同舰队出海。也就是说,中国舰队里有十六艘大型综合战舰,而掩护四艘航母,根本要不了这么多大型综合战舰。弗伦奇由此得出结论,中国舰队肯定让部分战舰前出掩护。

当时,弗伦奇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

既然中国舰队主动南下,表明牧浩洋已经猜到,美国舰队进入了密克罗尼西亚,也就有足够的理由让部分大型综合战舰南下。这么做,一来可以充当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屏障,二来可以有效扩大反潜区域。要知道,在前出的战舰里面,还有四艘反潜战舰,而这些战舰肯定在引导与指挥系统作战的潜艇。要不然,中国舰队也没有可能在一天之内,连续干掉六艘美军攻击核潜艇。

显然,弗伦奇并不知道,牧浩洋动用了四十八艘全电动潜艇执行反潜任务。

问题是,当时美军舰队还没有做好攻击准备。

按照弗伦奇制订的打击方案,九艘航母将各出动四十八架战斗机,其中二十四架战斗机担任护航任务,二十四架战斗机负责攻击中国舰队。如此一来,还能留下一百零八架战斗机执行舰队防空任务。等到侦察机返航之后,美军舰队能够发动规模差不多的第二轮攻击,并且用第一批攻击机群里的返航战斗机执行舰队防空任务。也就是说,弗伦奇始终保留了一支足够强大的防空力量。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按照弗伦奇的判断,两支舰队的距离在一千公里左右。

就算中国舰队的侦察机还没有飞过来,美军舰队也很容易暴露行踪,因此必须留下足够的防空力量。

一次出动四十八架舰载战斗机,基本上是美军航母的极限出动能力了。

为此,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准备时间。

事实上,因为刚刚出动了侦察机,而且没人知道能够这么快找到中国舰队,所以航空勤务人员还在安排第二批侦察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攻击机群最快要到零点四十五分才能准备妥当。

当时,弗伦奇只能祈祷,中国侦察机不要在这个时候飞过来。

他的祈祷产生了作用,可是也带来了一个变数。

零点三十分,就在九艘美国航母积极准备攻击机群的时候,由有四架侦察机几乎同时发来消息,宣称发现了中国舰队,而且遭到防空战舰攻击。这次,有两架侦察机用雷达探测到了中国战舰。

因为美国舰队保持着无线电静默状态,所以没有调整侦察机的飞行线路。

也就是说,当时美军侦察机发现的,其实是第二支“侦察编队”,而飞往中国舰队的侦察机已经被另外一支“侦察编队”拦截了。

这些侦察报告,不但让弗伦奇大惊不已,更让美军参谋万分错愕。

要知道,这两支“中国舰队”相隔大概有一千公里,而且航向夹角在七十度左右,且规模都相差不大。

更重要的是,两批侦察报告中,都没有提到航母。

也就是说,侦察机发现的只是护航战舰!

如果说,中国舰队向南面派遣战舰可以理解,那么向东南方向上派遣战舰,就没有合理的解释了。

更重要的是,这两支舰队里总共有八艘大型综合战舰。

由此推算,掩护四艘航母的,只有八艘大型综合战舰,等于把直接掩护航母的兵力缩减了一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