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道观有学堂,暗中有谋算(1 / 2)

加入书签

安排好诸多事情,萧凤却自袖中取过那“纯阳铁盒”,指尖之处一点赤焰转瞬即逝,旋即被这铁盒吸摄其中。

“咔嚓”一声,这纯阳铁盒顿时裂成四瓣,露出里面那安置其中的玄阳至心珠,而这明珠之中一道光辉射出,正好照在铁盒之上,被这光辉一照铁盒之上无数符文尽数浮现,却是汇聚一起形成一片茫茫大地,而在这茫茫大地之上,几个红点异常显眼。

“若要对抗那间谍之人,仅凭参谋部之人只怕不行。看来还得我亲自走一趟全真教了!”

微微叹息,萧凤只将神念纳入这珠子之内,只见“咻”的一声她整个人立时从原地消失。

待到现身之后,她却出现在白云观之处,此地距离她休息的府衙约有三十里之遥,若是平日以遁光挪移也需要一盏茶功夫,如今借助这玄阳至心珠的力量,不过霎那就能来回移动,倒是方便了许多。

萧凤一步踏入观门之中,早有道童禀报王志坦。

不过数分钟,那王志坦已然走出,拱手作揖说道:“不知萧统领今日有何事情,为何来我这里?”

“只是心绪不宁,更兼公务繁忙,故此前来此地养身安心罢了。”萧凤摆摆手,微微侧耳却听到一阵朗诵声音,当即一指远处的书堂:“对了,他们是谁?为何在此诵经?”听那声音甚是稚嫩,显然乃是一群不足七岁的年幼小童。

王志坦颌首回道:“他们乃是此地孤儿,因之前战乱失去父母,因为可怜他们孤苦伶仃,故此在这开了一间学舍,凡来投者分文不取,更是赠以粥食。故此,附近的小孩全都聚集在这里,也算是我等为引来那佛陀八相而赔罪吧。”眼眸看着远处书堂,他一脸的爱护,完全将那里的儿童视若自己的孩子。

“这倒是大功一件。只是不知你等传授的都是些什么?”看着那书堂,萧凤起了兴致,脚步一动已然来到书堂门前。

隔着窗户,她已然瞧见于那课堂之内,数十个儿童正端坐其中,最大的仅有十一二岁、最小的只有五六岁。此刻正值寒冬时候,然而他们身上的衣服却破破烂烂,露出那糊着泥巴的肌肤,为了抵御寒冷,也只能够通过这些粗陋的方式来保暖了。

王志坦眼中一酸,声音略带苦楚:“目前先传授的乃是百家姓、千字文,等到他们年纪渐长、智慧初开之后,就会教授四书五经之类的。”

他们一路仓皇逃来,身上所携财物仅能保证自己不受饿,但若要购置诸多衣裳、布匹,却是力有未逮。

“是这样啊!”萧凤若有所思,却忽然问道:“那等到他们长大之后呢?将他们全都纳入全真教吗?”

虽说令这些孩童能够在这里安然生活,甚至能够习文学武,已经是全真教一件大功了。但是萧凤毕竟是心思深重,更兼整日里思考诸多事情,不免会因为某些事情产生联想。

咯噔一下,王志坦嘴角抖动,赶紧解释:“也不尽然。需要知晓,每个人天赋不尽相同,若是其中有人堪破虚妄、遁入空门,我等自然欢迎,若是别人不愿投入道门之内,我等也不强求。毕竟万物随缘,我等岂可违背?”听到那话,他几乎以为这萧统领想要将这些小孩全都赶走,故此才放低态度,以免惹了萧凤生气。

“那就好!只是若是仅仅让他们学习这四书五经也未免太过无聊了,不如也将我中华教教典也加进去,好让他们也知晓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华夏正嗣。不然的话,若是缔造了如同那史天泽一般人物,那还得了?”却见这时,萧凤却目光灼灼,透着几分狂热。

“这个……”

听得这话,王志坦顿时呆住。

他虽知萧凤定然会对这书堂下手,却没曾想居然是以这种方式。

而在耳边,萧凤又是谆谆劝道:“而且你不觉得若是依照往常宗派之法,仅余一门一宗之内,几家几姓之中的传承之道甚为偏狭?试想一下,若是这全天下每一个人从出生时候开始,每一个人都知晓我中华教之恩泽,熟悉我中华教之礼仪,明白我中华教之重要,那么就算是几人陨落、几人牺牲,我中华教又岂有衰落可能?”

听到这话,王志坦顿时吓了一跳:“你是说……”

若是他收留这些孩子,只是为了能够从中遴选能够加入全真教的合适人选,那么萧凤话语之中则明显带着更为庞大的野心。将自家教义以及功法主动公布出来,并且为世人所知晓,这是完全迥异于之前任何一个宗派的做法,可以说完全是颠覆性的。

而这样的教派,很显然会侵犯到那些世家大族、宗教门派的利益的,而且很可能会遭到别的宗派群起围攻,成为世人所唾弃的“魔门”。

“没错。”

且看着王志坦这逡巡模样,萧凤不免感觉有些不满,口中之声不免带着蛊惑:“仅凭你全真教目前这不过二三十人,又能够维持多长时间?不如加入我们中华教,然后一并努力将整个教义传播出去,让他们知晓我们的存在,我们的目的,当然还有我们的存在!”说话之时,她的眼眸透着光彩,只是看着王志坦却充满鄙夷。

若说抱残守缺、被动消极,那么这道门一脉向来如此,就拿她时空之中那个道教,明明占据着本土优势,然而却被那外来宗教,比如说那佛教乃至于之后的基督教,再到号称文明之癌的某三星教,给打压的基本上就抬不起头来,根本就没有发挥半分用处。

正是因此,萧凤才打定主意,打算借着这昔日中华第一教派的牌匾,重新塑造出一个崭新的中华教。

而作为一个新生的宗教,中华教可是吸收了基督教之中的济世为怀的教旨,明确规定教内人士须得做善事、行善恩、传播知识等要求,更是在其中采纳了罗马议事会制度设计了一套以教士为主导的社会组织,而关于道德方面则是采纳了儒教的三纲五常,如此一来则整个中华教定然能够扎入华夏大地之内,并且茁壮成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