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1 / 2)

加入书签

“不管照相还是摄录,都无法清晰的拍摄到那口井的模样吗?”沈星问。

“是的。”杨添在一旁咳嗽了两声,点头回答:“我们曾同时动用两台摄像机,三台照相机,一起拍摄,但显示出来的效果,与你现在看见的这张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这口井的周围,是不是有什么电子辐射类的信号干扰?”沈星提出疑问。

谢宗宇摇头:“我们启用专门仪器去测量过,什么都没有。实际上那个地方已经荒废很多年了,如果不是有人失踪并且报了案,我们也不会得知那个地方出现了异常。”

杨添接着道:“照片中的院子后方是一处老宅,里面全部破败,门窗都已腐烂,早就没有人居住,所以没有拍摄在这照片当中。”

“有没有搜寻过?”沈星问。

“搜了,也用虚无线探测了,什么都没有。”杨添道。

“那这枯井有没有用虚无线探测?”沈星继续问。

“当然探了,但井洞不知到底有多深,看不到任何异常反射。”杨添摇头。

沈星扭头看向谢宗宇,后者正在喝茶,神情略微的陶醉,舌头在嘴中砸出轻响。

见沈星看过来,谢宗宇提醒道:“喝茶。”

沈星用舌头碰了碰嘴唇,正好碰到刚才被烫了的地方,随即摇了摇头。

“你刚才说有人在那个地方失踪,是怎么回事儿?”

谢宗宇将手里的茶杯放下,说道:“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件事说起来很是离奇,和之前我碰见的其他异常根本不一样,所以特意请你过来再慢慢讲述给你听。”

“请说。”沈星没有废话,目光直直的盯着谢宗宇的眼睛。

谢宗宇清了清喉头,随即开始讲述起来。

……

这口枯井位于一个叫“段宅”的废弃宅院中,地点位于平安市南郊距离市中心差不多三十公里的地方。

原本这里叫做段家村,后来搞城市公园开发建设,这一片被征收。

哪知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简直千疮百孔,到处都是问题。

随即整个项目被叫停。

过了大约十年后,该项目非但没有重新启动,反而是直接被废止,从此该地陆续有段家村的后代再次搬迁回来。

当然,这其中还有其他外地迁入的人员。

附近慢慢有了人气,一些小型的农家乐也被开发出来,平时成了城里人周末节假日休闲的地方。

后来有人看中了这片当时并没有被拆除的段家老宅,至于段家的人当初在获得拆迁款后已经不在平安市居住,据说早就搬到了其他州去,无法再联络。

当时开农家乐的人准备将这段宅改建一下,利用这宅子的老旧炒一下复古情怀,以此吸引城里人的目光。

在申请改建手续的同时,他请人查看了一下这栋建筑物的情况,看需不需要大范围修缮,或者直接推倒后按照原来的样式重建一座院子。

当时负责建筑质量勘查的,是市设计检测院的退休工程师刘德培,他在退休后闲着无事,加上与准备开农家乐的这人是亲戚,所以顺便过来帮忙。

一起来的还有刘德培十二岁的孙子刘小凯。

在刘德培检测段宅建筑质量的过程中,刘小凯被老爷子告知不得进入老宅,以防里面有东西倒塌,这个地方并不安全。

刘小凯当时还是背着书包来的,将书包放在打扫干净的石凳上,他就在院子里玩耍,并且很快就被那口枯井所吸引。

此时爷爷带着检测工具正在宅子内部工作采样,刘小凯虽然听了爷爷的话不敢到处跑动,但他闲得无聊,就抓起地上的石子,往枯井里扔。

那个时候,这枯井上方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石板,受到长期的风吹日晒,这石板已经从中断裂,只是还没有完全断开。

石板与枯井洞口边沿露出了很多较大的缝隙,刘小凯就是透过这些缝隙,往里面不停的扔石子。

小石子丢进去后,他发现要过了很久才能听见里面传来落地后的碰撞声,这就说明,这口枯井应该很深。

很快手边的小石子扔完,刘小凯转身去其他地方,准备找一些更大的石头过来,只要从那缝隙中塞的进去,他想试试这里面到底有多深。

不过就在刘小凯刚刚转身之际,他忽然听到了噗的一道响声。

立刻回身一看,听声音是从眼前这盖着薄石板的井口发出来的,很清脆,就好像有石头打在了石板上,或是撞到了井口的岩壁。

刘小凯有些惊讶,他走到井边不敢靠太近,仔细听了片刻,随即找了一块石头,再次从那石板缝隙中塞了进去。

过了片刻,石子落地的声音传出。

刘小凯稍稍后退两步,一眼不眨的盯着井口的石板。

大约五六秒后,噗的一声,传来一道石子砸在石板上的声音。

这一次刘小凯听得很清楚,那石子应该是从井里面弹起来的,从内往外,弹在了覆盖在井口的石板上,发出了刚才的响声。

“里面有东西?!”

他诧异的上前一步,有些迟疑的停下,也不敢完全靠近井口,而是尽力的伸长脖子,对着那石板缝隙的井口处喊道:“有人吗?里面有人吗?”

等了一会儿,没有任何回应。

刘小凯不放心的又拿起一颗石子,从缝隙处扔进去。

这一次才大约三秒钟左右,噗的一下,那颗石子被反弹了上来,砸在石板上,极为巧合的从缝隙处掉落而出。

刘小凯激动了,当即趴在井口边沿,又喊道:“有人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