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2 / 2)
“爹,你也就只能在娘面前横。你若有本事,就去找我舅舅说去!”秦媚儿的嘴像刀子一样,她厌恶地看了秦端之一眼,扶了哭哭啼啼的秦夫人入了内室。
作者有话要说:楚更(阴鸷而狠戾):是谁要打我媳妇儿?嗯?说!!
李昆平(按戳安耀扬):殿、殿下,冤有头债有主,我只是依、依律......
☆、先手
深夜,御书房。
京兆府尹李昆平刚刚将秦婉婉状告辅国公府的案情向皇帝禀报完毕。御案之上,昨日呈堂的几样证物一一俱列。
“陛下!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因为涉及到太子殿下和辅国公,臣不敢擅专,已将秦婉婉扣押在京兆府尹大牢中。”
秦婉婉毕竟是御赐给太子殿下的婢女,既然有机会到了御前,李昆平现在报备一声,也以免日后给自己找麻烦。
御书房里的烛光摇摇晃晃,将君臣的影子投印到了墙上,那影子也随着烛光摇摇晃晃,直晃得李昆平心神不宁。他微抬起眼皮子,看了一眼主座上的皇帝。
预想之中永泰帝的勃然大怒并没有发生过,他微闭着双目,昏昏欲睡,面上表情一派平和,辨不出喜怒。
“陛、陛下?”今日他来的可能的确是有些晚了,紧赶慢赶,才赶在宫门落钥之前进了宫,硬生生地把皇上从后宫请到了御书房中。
“嗯.......啊?哦,朕方才在想,今晚淑妃宫里小厨房炖的燕窝很是不错。京兆尹刚才,跟朕说了什么?”
原来陛下在来之前,是在淑妃娘娘的宫里。对这后宫里的事,李昆平也有所耳闻。这淑妃娘娘原来只是一名绣女,并无多少家世可言。不过她青春靓丽,近两三年可谓宠冠后宫。陛下对她的盛宠,快赶得上当年的安贵妃了。
“哦,陛下,臣方才是说,涉及到太子殿下和辅国公,臣不敢擅专,还请陛下示下!”
“此事......很急?”急到需要京兆尹连夜进宫,还需要将皇帝从后宫请出来?
李昆平:“......”。听皇帝这话中,隐约已有责备不满之意。李昆平心中一滞:“臣,惶恐。”
“啊,京兆尹啊,你不要紧张,朕没有责备你的意思。”此地无银三百两。
“太子如今在筑堤修坝,这两个月正是黄河的主汛期,天要下雨,河要涨水,可是由不得人的。更何况朕听着刚才你说的这事,这不就是一个东宫的婢女状告辅国公的管家吗?”
只是一个小民告官而已,何劳大惊小怪,一惊一乍到御前?既然不是急事,也算不得什么大事,那,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一道圣旨,将太子召回来吧?
是,也不是。李昆平不敢再答话。沉默半晌,他却突然想起来要问。
“陛下,臣斗胆一问,那......东宫的那个婢女?臣现在还将她押着呢。”
今晚前来面圣,陛下不仅没有生气,而且似乎并不觉得此事有多么重大。君心难测,也许陛下有意维护太子殿下,也说不定。
他今日这么决然地扣押了秦婉婉,是因为猜测陛下知道此事,一定会斥责太子。如果,陛下真的有意维护太子殿下的话......
“哦,朕记得她。好像是叫秦......?”
“叫秦婉婉,陛下。”李昆平赶紧答话。还好问了一句,陛下果然是对她有印象的。
“嗯,押着,就押着吧。”
这是什么意思?既有意维护太子殿下,却又让他扣押着东宫的人?皇帝心中所想,李昆平一时之间又看不真切了。
“京兆尹,还有什么事吗?”
“无、无事了。”
“去吧。辛苦你跑着一趟。”永泰帝抬了抬手,似乎已经十分困顿了。
“是......臣,告退。”李昆平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李昆平已经走了好一会儿了,永泰帝却没有起身,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主位上,沉思。
蜡烛里一声“噼啪”的炸响,福康沉吟了片刻,还是开口问道:“陛下,可是要起驾前往长春宫?”长春宫是淑妃的居所。
“太子!手真是伸得越来越长了!!辅国公是朝中重臣,他竟敢背着朕,调查辅国公府,我看,干脆早点让他登基称帝好了!”
永泰帝生起气来精神抖擞,哪里还有半点刚才昏昏欲睡的样子?若不是极怒,他也说不出让太子登基称帝的话。
君主之怒,雷霆之威。福康吓得赶紧跪下,别说好言相劝,就连大气都不敢出了。特别是他知道,这次,太子殿下算是触到皇上的逆鳞了!
历朝历代,君王与储君的关系都十分敏感而微妙。太子虽然参知政事,皇帝也乐意培养太子治国理政的能力,但是,这只是限于一定范围之内的。
若是太子的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多,反而适得其反,有夺权篡位之嫌。特别是对皇帝近臣、朝中重臣,走得过于亲近,容易被人扣上结交朋党的帽子。
而反过来,似太子殿下这般,未奉旨而私下调查皇帝的肱股之臣,几乎就等同于查到了皇帝的头上。
这可是为储君者之大忌啊!
好在,皇上刚才在李昆平面前将此事轻轻揭过了。
若是皇上现在的样子让李昆平看见了,那明日在朝堂上,恐怕辅国公府便会迫不及待地朝太子殿下发难了。到那时,一个私自调查朝廷重臣的帽子,就能把太子殿下压死了!
看来,皇上生气归生气,他的心里,还是偏向太子殿下的。
只要太子安心在外,不要着急回京,便可推说对此事不知情。如此一来,皇上便将此事当做一起普通的民告官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朝堂之中,便也掀不起多少波澜。
等到太子将黄河的水患治理好了再回京,此事的物议已平,便是最好的结果了。
不过话说回来,辅国公府这一招釜底抽薪之计,的确是巧妙聪明。
用太子所查到的辅国公府的真实账本,借许诺伸冤一案,又利用东宫自己的婢女,将这件事情主动挑了出来的。如此一来,辅国公府的贪腐被忽略了,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东宫和辅国公府之间的矛盾。
在太子私自调查朝廷重臣一事面前,辅国公府的一个管家,因为替皇家采买而犯了一件人命官司,简直是太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