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1 / 2)
李玉凤……
看到红枣一身金光的来叫爷爷,李高地答应一声,从桌上茶盘拣了一个桔子给红枣,结果发现红枣手上已经有了两个。
李高地……
李满囤见状笑道:“爹,刚路上遇到满园的岳父母钱叔和钱婶,他们给了红枣两个桔子!”
李高地一听更要把桔子给红枣了。
“郭家的,”李高地叫道:“你拿个篮子来给红枣装桔子。”
红枣……
“你们来,怎么会遇到钱家人?”在给红枣整装了四个桔子后,李高地方问出心中的不解。
“看样子是进城吃席!”李满囤随口道:“一家子都穿的是好衣裳!”
“哼!”
闻言李高地思起往事不自觉地哼了一声,唬得李满园下意识地缩了脖子,钱氏一旁听到也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
李满囤原是无心,见状便成了无奈——两块布而已,李满囤心说:这满园打都挨过了,现还拿此说事,至于哇?
呵呵,他爹若然知道他不年不节就白送了王氏大哥一对羊,然后又城里铺子供了两个外甥陈宝陈玉的吃住,想必一定会气炸了肺吧!
如此,李满囤再看李满仓和郭氏,不觉将往日的厌恶放下了大半。
满仓和他媳妇夺虽然夺了他的祖产,李满囤暗想:但也不完全地一无是处。
起码他再不用被他爹日日拿孝帽子压着,没得一丝自在。
这或许就是红枣前些天让买的什么书里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第223章 这是什么礼(八月二十三)
堂屋里正说着话,不想李贵银突然一脑门汗地进屋来说道:“三爷爷,满囤叔、满仓叔、满园叔,昨儿我告诉你们城里东街张记酱麻油店收八爪鳌的事有变故了——那铺子最新告示说他们铺子小,吃不下太多的八爪鳌,现收够数就不收了!”
“啥?”
先李满仓想着大节下的得让他爹高兴高兴便只告诉了李高地八爪鳌卖了两百文的事,并没提铺子不再收的传言。
李高地原就为今年枸杞跌价揪心,现听到刚得的财路又断了,便不高兴地批评道:“这城里的铺子咋能说话不算呢?这不坑人吗?”
“就是这话了!”李贵银摊手表示无奈。
因为早起要把跟潘安打来的羊奶分给族人的缘故,李贵银出门原就比李满仓晚了。加上他又没有骡车,进城全得靠步行,所以等他到东街的时候铺子已经不收货了。
与旁人只有八爪鳌不同,李贵银除了一筐八爪鳌外还有一筐子他自做的玩意。今儿是城隍庙庙会的最后一天,李贵银眼见八爪鳌卖不到钱便没似别人堵着铺子要说法——他改赶庙会去了。
结果没想他卖玩具时有小孩子看到八爪鳌觉得好玩会哭闹着家人跟他买。由此他便莫名地就得了人家看着给的近两百文钱——比把货直接卖给铺子得到的钱还多!
“不过,铺子一定不收,咱们也没法子。”李贵银劝道:“三爷爷,这店家说八爪鳌清蒸了比虾还好吃,就是不能多吃,吃多了和柿子一样肚子疼!”
“对了,这八爪鳌和虾一样都得吃鲜活的,可别忘了!”
……
李贵银说得详细,红枣听得却全无欢娱。
前世有专门的食品质量检测局来检验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这世,红枣所知道的雉水城唯一的国家机器就一个县衙——所以,红枣心里叹气:现知道的吃八爪鳌的一切弊端,都只能是由人直接亲身实验出来的!
也不知道这被实验的人要不要紧。
往后再有类似的事,她得再想得周全些才好,不然若有人因此丧了命,可就是她的过失了!
送走了热心的李贵银,李高地又庆幸道:“满仓,幸而早起没让那个小栓子去稻田逮八爪鳌,不然抓了来没用不说,还白耽误半天工夫!”
小栓子?红枣正琢磨这是谁呢便听李满园惊喜笑道:“二哥,这什么小栓子是不是你刚买的人?”
李满仓点头道:“是啊,自打八月十二那天午饭听你说买了人后,我午后进城也买了一家三口人。昨儿傍晚刚领了家来。今早我想这人初来乍到,走迷了也是麻烦,所以就没叫他们去抓八爪鳌!”
“这人买回来是得养一段时间!”李满园赞同道:“不养熟了,会跑!”
“敢跑?”李高地关心问道:“这卖身契在主家手里,跑了被抓住,那可就是逃奴,打死都是活该了!”
“那也得抓得住啊!”李满园小声道:“爹,您是不知道,城里这事儿多着呢,只是不声张罢了!”
“那要咋办?”李高地急道:“就是家里人手不够才买人回来干活。结果这活计没做,却还得白费个人时时看着,可怎么好?”
不似庄子有围墙,村里的地四周都是敞着的,李高地想着这人要是眼错不见就跑了,那他家买人的十几吊钱可就白瞎了。
“爹,你也不用太着急。”李满园安慰道:“最近城里人伢子手里的这拨人听说原就是几代的庄仆,只是主家倒了,方才由官府发卖。所以即便跑,他们也没啥地方好去。”
“基本上主家只要不打不骂,给吃饱饭,都不会跑。你看我家半年前买的那个郑氏,现不就肯好好干活,不跑吧!”
“再比如我这回买的这个李福。只要他秋收能好好干活,那么到了冬天我就把郑氏给他做媳妇,如此三年五载的再生两个小子——到时估计就是拿鞭子赶他他也不走了!”
“等到了那时,才算养熟了!”
红枣……
李满囤听了李满园的话想起庄子里的有成年却还没娶亲的小伙子,便把这事记在了心里,心说他回去得好好问问余庄头这庄仆成亲的事先前都是咋办的?
自从知道枸杞今年枸杞降价之后,李贵雨就特别珍惜眼下私塾念书的机会——只凭他爹可供不起他兄弟三个一起念书。
李贵雨清醒地知道:他作为长子,若不能在十八岁以前念出个名堂,那一准的将会和李贵林一样回家务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