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大敌3(1 / 1)
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旷野上的晨雾也渐渐的散去了,满清大军的军阵已经清楚的出现在了吴三桂的眼中。从对面军阵的旗帜上,吴三桂轻而易举的认出了对面统兵的将领都有哪些。
“是黄台吉和他的两黄旗,还有正红旗和镶蓝旗,两白旗到哪里去了?”吴三桂默默想道。
这时候,一队大概有十来骑的骑兵从对面清军的军阵中跑了出来,他们以松散的队形缓缓地向着山海关关城靠近。吴三桂知道,这队骑兵多半是来喊话的。因为面对着四丈多高的关墙,这十来个骑兵是干不了别的事情的。
这十多个骑兵的队形非常的散,开炮射击他们,效率会非常低。至于用火枪或者弓箭,他们也不会傻乎乎的跑进火枪和弓箭的射程。果然,这些骑兵在靠近到百多步的距离的时候,就转向了和关墙平行的方向,一边策马奔驰,一边高喊着要城中的明军投降。
“这真是胡儿学得汉人语,却向城头骂汉人。这些蛮夷,他们当年无家可归的时候,我们汉人出于好心收留了他们,如今他们缓过劲了,就趁着我们有麻烦的的时候,背信弃义的袭击我们!这真是农夫和蛇!”在吴三桂的身边,一个人突然说道。吴三桂转头一看,却是模范军派到这里指挥炮兵的指挥官邓肯。此时邓肯正用右手捋着自己的金黄色的胡子这样说,他的头发全都被头盔盖住了,如果他把面甲放下来,让人看不到他的大鼻子和绿眼睛的话,单单听他说话,或者是看他的装扮,还真看不出来他是个泰西人。而邓肯本人,也总是习惯将自己归于汉人。按他的说法,“汉人”是以精神,而不是血统来确定的。
“邓将军。”吴三桂道,“鞑子人面兽心,确实可恶。不过山海关可不是一般的关隘,我们一定能挡住那些鞑子。”
“山海关建造得太久了。”邓肯却道,“城墙太高,而且太直。可惜鞑子来的太快,来不及在关墙外面建造配套的棱堡。要不然,这些野蛮人来多少,死多少!”
棱堡什么的,吴三桂这会儿倒是已经在和郑家的交往中了对此有了一些了解。他点点头道:“的确,要是在前面再有三个尖角,那就更好了。不过就算没有这些,山海关也不是短时间能打下来的。鞑子其实不太会攻城,他们攻城完全就靠围困,毫无例外。而山海关却不是一座能被围死的城。”
说到这里,吴三桂又朝着清军的军阵望过去,然后道:“今天鞑子还没有来得及建起高台,所以他们不会发起什么太大的攻势,最多不过是试图将我们在外面挖的那些坑填上。把我们的木桩子挖掉。”
在清军到来之前,关宁军在关城外面挖了不少的坑,还埋下了很多的木桩。这都是用来阻拦敌军的盾车靠近的常规招数。当然,对手也会有相应的破解手段。总之,一般来说,在大规模的攻击开始前,他们都会首先摧毁这些障碍的。
那几个骑兵跑着喊了几句,便转了回去。接着一整天,清军都没有什么更多的举动了。从关城的城墙上可以看到,他们似乎正忙着在周围的山上伐木,也许是用来建造军营和盾车之类的东西。到了下午,从城楼上已经可以看到清军在挖土堆建高台了。在城市攻防战中,守城的一方,因为有高大的城墙和城楼,在视野上有很大的优势,总是能更容易的发现对手的举动,而城墙却阻挡了对手的视线,使得进攻一方难以掌握对手的举动,这样一来,在作战指挥上,守城的一方就能占据更大的优势。
为了尽可能的减弱对手的这种优势,在距离对方的城墙不太远的地方,堆起高高的土堆,一直堆到超过城墙,甚至超过城楼的高度,以便能有效的观察对手,也是攻城时常见的手段之一。到了如今,因为有了大炮,这种高台又有了新的用途,那就是作为炮台使用。只要这座高台足够高,那么架在上面的大炮就能够获得比城墙上的大炮更远的射程,就能居高临下的对城上的守军造成巨大的威胁。
清军用了一天的时间,建好了营垒,制造了数以百计的盾车,到了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开始了试探性的进攻。这一次攻击的目的主要是清理掉关城外面的坑和木桩。干这种活的当然都是包衣奴才。他们扛着装满了土的袋子,冒着城上的明军的火力,一点一点的将地上的坑填平,将那些木桩子拔掉。
这一天,清军也第一次见到了他们以前从没有见到过的一种缺德的武器——地雷。在山海关外,关宁军挖出的那些坑,埋下的那些木桩旁边,模范军的工兵队,还埋下了不少的地雷。
在成功地研制出拉火栓之后,受制于黑.火.药的爆炸威力不足,导致要想保证足够的杀伤力,手雷就必须很重。因而模范军的手雷其实还只在守城之类的居高临下的时候才好用。但是地雷却不用考虑投掷的问题,完全可以做得更重一些。不过其实模范军的地雷甚至比他们的手雷还要轻。那里面装的火药比个大炮仗都多不了多少,爆炸起来,基本上炸不死人,只能炸掉踩上去的那个脚掌而已。不过郑森觉得在这个时代,考虑到当时悲剧的医疗水平。炸掉一只或者是半只脚掌,不仅仅会造成残疾,更是多半会导致感染,然后一样会死。而且在死掉之前,他们还能不停地惨叫上好些天。而他们的惨叫,也毫无疑问的会打击其他人的士气。
不过,在这个时代,想要靠这东西来降低敌军的士气,效果却不见得特别好。伴随着一声又一声并不响亮的爆炸,一个又一个的正在填坑或者是在挖木桩的包衣倒在了地上,痛苦的哀嚎了起来。一开始远距离的清军并没有察觉到问题出在哪里,只以为他们被城墙上明军的箭矢或是火枪击中了。不过很快他们并不在乎这些包衣是因为什么而倒地的,反正,对他们来说,处理方式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会射杀任何一个倒下了却还没立刻死掉的包衣。
不过地雷的存在还是明显的降低了包衣们填坑拆木桩的效率,增加了那些包衣的伤亡。所以一直在观察清军动态的吴三桂觉得,地雷确实是个好东西。他甚至已经在考虑,要向郑家再购买一批。
“这东西,用得好,一点都不比大炮差。可惜威力小了点,要是能直接把人炸飞,估计能吓傻一大批人。”吴三桂这样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