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2 / 2)

加入书签

江岁安闲了两日,实在闲得难受,便进了空间,打算再培育培育试试。

这一次,动手之前,她好好地把灵书上的内容看了一遍,可不敢再偷懒跳着看了。

这一看还真叫她看出些东西来。

在“春不老”萝卜的种植方法中,灵书记载了一种叫“大棚”的东西。

这个大棚的作用,有点类似于冬天的时候,她在屋中通火炕种植药材的暖房。但是不同于暖房的是,大棚不需要大肆动工破土地盖房子,建造起来十分容易。

按照建造所用的材料,大棚有数十种,其中大多数的材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是有一种,江岁安知道,就是竹子。

竹子是南边最常见的东西,据说有许多地方,盖房子用的都是竹子,还造了竹楼。

东风镇地处中部,竹子并不是本地的材料。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东风镇是南来北往最重要的通衢,竹子也是商人经常贩卖的材料之一。

只是不知道这时节,还买不买得到竹子

许久不出门的江岁安,带上钱小花和钱小草去了坊市。

坊市已经恢复了热闹,不过受之前的恐慌影响,大多数商人贩卖的都是民生类的东西,例如各种大米、面粉、菜籽油、腊肉、鸡蛋、干货等等,其次是牲畜和禽类,例如活鸡、活鸭、羊、猪崽等等,江岁安还看到了个卖马的,只是那几匹马看着不太好,还没她家里的骡子精神能干,所以她没问。

江岁安在坊市上转了一圈,没找到卖竹子的,很是失望。

正要离开的时候,遇到了来买东西的刘大木匠。

出于客气,江岁安同他寒暄起来。交谈中,她顺口说起了想买竹子的事儿。

“这时节买不到新鲜竹子了,竹笋也没得。”刘大木匠以为江岁安不知道,好心提醒她。

江岁安客气地道:“并不是要新鲜竹子,也不是要吃竹笋,是想弄点竹片盖个棚子。”

刘大木匠抚掌,“赶巧了,我一朋友那儿有一批竹片,原先是要运到北边去的,但他前两日染了风寒,走不动趟了,要在咱们这儿治病休息,想就地把竹片出手,换点钱治病。”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江岁安惊喜地问道:“不知您的朋友有多少竹片,成色如何,想卖多少钱”

她问得都是实在问题,一看就是真想买。文笔书吧

刘大木匠便据实相告:“咱们这地儿买竹片的很少,有也是买整根竹子做家具的,不爱买那片的,所以我就没细问。只听我那朋友说竹片有好几百来根,又韧又结实,他是老实人,既然这么说,那肯定是好的。价钱我不知道,江姑娘你要是想要,我帮你问问,回头问好了跟你说。”

“那就劳烦您了,多谢多谢。”

江岁安再三谢过刘大木匠,又客套了几句,这才回家。

原以为要等上两天,没成想刘大木匠晚上就递了消息过来,还是于成回来告诉江岁安的。

连同消息一起回来的,赫然是好几百来根竹片。

原来刘大木匠和江岁安分开后,就去找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病得难受,等着钱治病,原先价值五十两的竹片,现在十两就肯卖,但是不包运,要的话,得自己想办法去运。

刘大木匠带着消息来找江岁安,半道上遇到了于成,便把事情先跟他说了。

于成虽然不知道江岁安咬竹片干什么,但既然是亲亲娘子要的,买买买!

他当即替江岁安应了下来,跟刘大木匠一起去见了他朋友,当场付了十两银子,还叫上了差役队一帮现成的“苦力”,直接把竹片运回了家。

当然,惊喜不已的江岁安卖力地好好“犒赏”了于成一番。

隔天,江岁安又起晚了。

等她梳洗收拾完,日头都上了三竿。

草草吃了些东西,江岁安就进了空间,仔细看那大棚怎么搭。

她越看越觉得神奇,特意找了钱小花和钱小草用来写字的纸笔,把灵书上搭建竹子大棚的图描摹下来。

竹子大棚的搭建十分巧妙,不同于房屋,它整体是拱形的。

江岁安上回看见拱形的建筑,是在木薯山上的时候,方家搭的那个砖窑。她记得当时问过方家人,为何要将砖窑搭成拱形的,他们说了挺多,江岁安只记住了两点,就是拱形的砖窑比别的形状的砖窑搭建更省力,保暖效果更好。想来竹子大棚采取拱形结构,也是因为如此吧。

竹子大棚比砖窑大多了,搭建好之后,长度、宽度和高度能容人自由进出,而且有门,里头能烧炭火,也可以事先挖好地龙,在两头烧地龙给大棚供暖。

除了竹子之外,她还需要一些油毡布,搭好竹子大棚后,盖在拱形框架上。

这个好办,先前盖房子的时候,屋顶为了防雨,铺了油毡布,家里还剩下很多。

江岁安拿着图出了空间,自己搬竹片,让钱小花和钱小草把油毡布找出来,搬到后院备用。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她便照着图上所示,搭建毛竹大棚。

然而想得再好,实际动手的时候,她才发现不容易。

首先是材料,竹片和油毡布这两大主材不缺,可她没考虑到辅材,比如铁丝、铁钉等等。

于是江岁安只能停下来,现吩咐钱小花和钱小草去买铁丝和铁钉。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一波三折

还好钱小花和钱小草动作快,半个时辰就把铁丝和铁钉买了回来。

她们买东西的时候,江岁安又看了看灵书,准备了一筐结实的布条。

终于,一切材料都准备好了,江岁安开始搭建毛竹大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