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61节(2 / 2)

加入书签

“蔡家……呵呵……”

明远想起蔡京就冷笑出声,让种建中有点莫名其妙——他哪知道明远刚刚因为一些蔡京还没干过的“坏事”在生蔡京的气。

不过,当朝宰相嫁女,男方竟然还专程邀了他们这两个与蔡王两家都非亲非故的年轻人,一个是官职低微的文官,另一个完全是白身。

看来,蔡家两兄弟还是挺看重种明师兄弟二人的。

种建中挠挠头:“小远,你会去赴蔡元度的喜宴吗?”

他看了看明远的神色,马上慨然说道:“你既不想去,就不去了。咱们横渠弟子,也没有到了京城就要巴结宰相的道理。”

谁知明远正在假想着把蔡京“带沟里去”的计划,转而诡诡一笑:“去,但又不去。”

种建中顿时更加看不明白明远了:去又不去,这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啊?

“那……在这汴京城里,接了喜帖之后该是什么章程?还有,你我甭管去不去,怕是都要送贺礼吧。该送多少合适?”

于这等人情世故上一窍不通的种建中郁闷地问着明远。

明远顿时哈哈一笑,说:“送礼的事,师兄就全交给小弟吧。我可以保证整个汴京城,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先给蔡氏兄弟留下个难以磨灭的印象吧!

蔡氏兄弟同样在汴京城中赁了一个院子作为落脚点。

因为蔡卞要在汴京城中迎娶王安石的次女,所以住的地方陈设打扮上都不能马虎了,地段也不能差,否则他们这两个“福建子”恐要被京里的人笑话。

蔡氏兄弟赁下一座富丽堂皇的院落,手头马上拮据起来,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但这又不是王安石这个日理万机的岳父能够顾上的事。蔡京兄弟又耻于与他人提起,只能闷在心里。

办一场婚宴的各项事务则尤为繁杂。

好在汴京城中有专门帮人操办宴席的机构,分为四司六局,宴会的各个环节都有人能专程负责,保证不出乱子。另有“白席人”,可以充作主家的家仆,于宴席上迎送。

但这礼节固然周到了,钱袋马上就又瘪了。

蔡京作为长兄,于这一场婚礼上更为尽心,比起蔡卞也更清楚家中的财计情形。眼看二弟娶了新媳妇之后,兄弟俩就要坐吃山空。蔡京表面上不露,但是心里实在是着急上火,嘴里都急出几个燎泡。

所幸在婚礼的前一天,他收到了明远与种建中“联名”送来的贺礼。

这贺礼看起来就是轻飘飘的一封,蔡京根本没抱多大的期望。

然而拆开之后,蔡京却惊讶地发现,这分明是雪中送炭。

明远封在贺礼里的,是一张“礼金单”——汴京城中“金银钞汇铺”开办的新业务,凭此一封薄薄的礼金单,就可以去铺子里兑出真金白银的礼金来。

这份礼金单子有些过分丰厚,以至于蔡京怀疑,仅凭自己,究竟能不能从“金银钞汇铺”里把钱提出来。

蔡京大着胆子去试了一次——尝试成功!

这份礼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房租有着落了,四司六局有着落了,未来他与蔡卞若是得了出外的差遣,路费也有着落了。

蔡京望着手里的真金白银,难免感叹自己兄弟的奇遇:

出手这么阔绰的少年人,难怪能将牡丹花送入皇城中,难怪能在琼林苑中饮宴!

当然了,蔡京不会知道,明远绝不会放过这种能把钱花出去的好机会。

蔡京当即留了个心眼,弟弟婚礼那天,他一定要面见明远,亲自向这位小郎君道谢。

毕竟蔡京自认自己兄弟的品味风雅高致,与明远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将来定能成为不错的朋友。他从此进入仕途,没准还能倚仗明远的财力。

总之,明小郎君大可以结交结交,那个武夫气质浓重的种建中么,还是算了。

谁知蔡京却打错了算盘。

婚礼当日,明远派人又送了一件贺礼来,贺蔡卞状元郎新婚,自己却托送礼上门的大管家史尚转告:对不起,他不来了。

宰相嫁女,邀请明远一个根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子上门,他竟敢推拒,竟敢不来?

蔡京站在即将举行喜宴的花厅内,人没去见明远,但是心全被勾去见明远了。

这倒并不是因为蔡京生了明远的气,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无法生气:明远在这婚礼当日,送的这一件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贺礼——

汴京风俗,贺客亲友们送的礼物,都会摆放在一张喜桌上对外展示。众宾的贺礼越多,越体面,便证明新婚夫妇的人缘越好,家世显赫,地位尊崇。

这对蔡氏兄弟来说,稍许有点吃亏。毕竟他们在京中根基不深,虽有几个同宗在朝中做官,但在京里的关系都不近,关系近的则都在外地任上。

而明远,竟然赠了新婚夫妇一幅从洛阳淘来的卫夫人簪花小楷真迹。

这幅真迹,明远初见蔡氏兄弟两人时就提起过,蔡卞当时曾艳羡不已。

这份礼物作为贺礼同赠夫妇二人,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毕竟蔡卞少年得意,高中状元;而王安石的幼女一直有“才女”之称。

卫夫人的真迹放在那里,便是压倒一切凡俗金玉,简直令蔡家婚礼现场蓬荜生辉。

蔡京呆立在喜堂中摆放展示礼品的喜桌前,越发看不透明远。

他直觉自己将来会非常需要明远这个“朋友”,但他也隐约能感到,明远其实并不需要他……

虽然人在花厅中张罗种种琐事,蔡京的心却似乎早已飞到了明远身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