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75节(2 / 2)

加入书签

种建中定睛一看,只见那假山顶上的“白雪”,正是汴京人消暑纳凉时难得的佳品——冰。

面对这两座“雪山”,一路急行而来的焦急与燥热瞬间全消。

种建中问了大勾栏的方位,立即有一名厮儿在前面引路。

“明郎君说了的,您一到,就立即引您去他那里。”

种建中听了心里很舒服。

待到了大勾栏跟前,种建中却发现:熟人全都到了,他是最晚的一个。

蔡卞与他的新婚夫人王小娘子单独占了一间閤子,小两口正坐在一起,手拉着手絮絮说话,根本顾不上别人。

贺铸与苏轼正对坐,慢慢地啜着手中的饮子。

蔡京正站在一张方案跟前,提笔写字。明远站在蔡京身边,正全神贯注地看着。

蔡京笔走龙蛇,眨眼间就写就一副字。

明远在旁看着,欢欣鼓舞地拍手叫好,赶紧叫过向华,命他把这张蔡京刚刚写就的书法赶紧贴到外面去。

不知道为什么,种建中一见到明远与蔡京走得如此之近,就隐隐约约觉得心口有点发闷。

他大步流星上前,冲蔡京哈哈一声笑:“种某来得晚了,不及瞻仰元长兄挥毫时的英姿。”

蔡京正在收拾笔墨,听见这一句夹枪带棒的话,有些莫名其妙地抬起头来,望着种建中,眉头微皱。

这时候刚好苏轼与贺铸过来,他们都没听见种建中刚才的话。只听贺铸笑着说:“如此一来,算是人人都为远之这座新开的瓦子出过力了。我和子瞻公帮忙润色了唱词文字,元展兄将这出新剧荐给了整个汴京闺阁,而元长兄则为了新剧题了这许多字——”

贺铸说着向后一指。

种建中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幅巨大的招幌,从高高挑起的巨大毛竹竿上悬挂而下,上面书写着一行大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这正是整个汴京城都在期盼着的新杂剧。

种建中抬头望着那一行大字,只见那八个字笔力雄健,风樯阵马。虽然还未臻完美,但也已能看出,此人以后必能成一代大家。

“元长兄真好笔墨,几不让子瞻公。而我等则都是望尘莫及。”

贺铸在旁感慨着,转而笑道:“远之,你应承我等的润笔费,可千万别忘了!”

种建中在一旁看得心旌动摇,知道贺铸说的那句“望尘莫及”是真的。有些人天生有灵气,蔡京的字,是他无论如何努力,都及不上的。

种建中却忽然觉得有人在他袖子上扯了扯,回头看时,却是明远。

“彝叔随我来。”

明远转眼将种建中带到一座小小的閤子里。閤子里一张几案,上面摆着各色时令的水果,甜瓜、白桃、水鹅梨、金杏、红菱、沙角、木瓜……都切成一角一角,放在水晶盏里。

“彝叔从军器监出来,还未用饭吧!”

明远摆出一副“我就知道你”的样子。

“你进门的时候,就有人去外面叫‘杂嚼’去了,我吩咐了他们几样,但愿对你的胃口。”

说话间,刚才守候在瓦子门外等种建中的那名厮儿已经带着几名外卖小哥进来,人人打开食盒,将带进来的小食放置在案上。只见都是时令的小吃:细料馉饳、麻饮鸡皮、细索凉粉、素签成串、熟林檎、脂麻团子、江豆碢儿、羊肉小馒头1……

样样都是用银器盛着的,摆在种建中面前,琳琅满目,瞬间令人大开胃口。

种建中立刻被这份“盛情”所感动了,伸手挠着头,道:“小远,你费尽张罗这瓦子,众友人俱个出力,唯有愚兄我……”

他惭愧得要命且不善掩饰,心里所想的全都写在了脸上。

明远却很开心地笑:“彝叔何必如此,你我师兄弟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再说了,你在军器监如此操劳是为了什么,你当小弟不明白吗?”

种建中虽然转了文职,但是却在京里为了西军的武备操碎了心。三伏天别的衙门都公开放羊了,他还钻在军器监里,与工匠们一道钻研各种军械的改进。

明远一番话,说得种建中心里无比熨帖,适才因为蔡京而生的那么一点点不快瞬间烟消云散。

这时,勾栏中已经在叮叮当当地上演用来暖场的小杂剧。

观众们已陆续进场。vip客户都被一一引进事先安排好的閤子;拿着普通票的观众则将勾栏主舞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明远的注意力转到了勾栏中。他见到演小杂剧的演员谢幕下台,然后又迅速重新上台,继续开演。

明远腾地站起身,说:“出事了!”

第71章 百万贯

“小杂剧”, 通常指在重头戏上台之前用来暖场的表演,类似滑稽戏。

虽说演小杂剧的演员是朱家桥瓦子重金礼聘来的,但也不至于侵占了重头戏的表演时间。

所以明远断定是出事了。

这时候种建中也顾不上他自己还饿着肚子, 嗖地站起身, 说:“走!”

明远熟门熟路,当即带着种建中摸到了后台。

预备上演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新式杂剧, 是汴京戏剧界的一次创举,动用了各种“特效”和复杂的舞台布景。因此后台堆满了布景、道具和演员的戏服之类,只有一条狭窄的路径供人进出。

虽然地方小东西多,但这里一直很有条理, 从未乱过。

但此刻,在明远与种建中眼前,却只有一团乱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