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76节(2 / 2)

加入书签

明远自认是个武器方面的外行,可不打算自己冒冒失失就去试这把刀,当下只是从袖中取出一块丝质的手巾,悬在达伊尔手中的刀刃上方,然后轻轻松手。

那幅手巾质地轻盈,轻轻晃动着从上空飘落,在触碰刀刃的一刹那,无声无息地分成两半,落于地面。

“好刀!”

明远大声赞道。

达伊尔却表情严肃,摇着头对明远说:“萧郎君,这可不是倭……倭刀……”

倭刀就是日本刀。近些年来日本与中华进行贸易,日本刀的销量很好;相反在西方令人闻风丧胆的大马士革钢刀常常被认作是日本刀的仿品。

“知道,看这纹路,应当是大马士革钢。”

达伊尔睁圆双眼,上上下下地再次打量明远,那表情仿佛在说:不会吧,您连这也知道?

明远淡然一笑,问:“多少钱?”

达伊尔试探着问:“150贯?”

在汴京,明远看见过类似品相的物品,知道大概价格。闻言摇了摇头。

达伊尔顿时急了。

“100……贯,萧郎君,这是底价……不能,不能再便宜……”

“不然……刀鞘……没了……”

他的汉话还不能算是太流利,但显然见识过中国人砍价时见面砍一半的架势。此刻估计心中在深悔,要不是刚才看明远一副很懂行的样子,不敢开价开得太高,就该直接开200贯的。

如果低于100贯,他这把刀卖得就是血本无归,而那枚嵌着宝石,花里胡哨的刀鞘,就真的不能再卖给明远了。

“200贯!连同刀鞘。”

明远说了自己给的价格,“再替我打造一只适合盛放这把刀的木匣子。我要送人。”

明远自己不会舞刀舞剑的,但是看这把刀锋利,就想送给种建中。但又想到贺铸如今正在军器监中领导研发精钢铸造兵器之术,他便想先把这把刀送到汴京,让贺铸的人先研究一下,看看对他们的铸造之术有没有启发。

当然,他这个还价的方式也非常“明远”,让两个歪果仁受惊不小,大惑不解地又向明远确认了一遍价格。

这时,小小的店铺门口,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我们明郎君最是个公道而实在的人。他看准的东西,给出的价格,定然是觉得物有所值,而不会让卖家吃亏的。”

明远偏过头,对从门外进来的史尚笑笑,表示接受了这份恭维。

达伊尔已经大喜过望。他这柄刀连同刀鞘的成本就在100贯左右,另外再做一个匣子,哪怕做得再精美也不过再加上区区几贯而已。

这一笔,好像赚大了。

达伊尔正忙忙碌碌地将那柄大马士革钢刀包起来的时候,明远又在店内发现了什么——

他抱着一本手抄在深色纸张上的书册,激动得双手微微发颤。

夏塞里奥好奇地凑过去,待看清了书页的封面,他好奇地问:“明兄,您难道也认得大食的文字?”

明远摇摇头:“不认得。”

“但认得上面的图形——”

深色的纸张上用带着铜锈颜色的墨水绘制着各种图形。

“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这应该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

夏塞里奥似乎对这个译名不太确定,在明远对他说了几声“欧几里得”之后,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是他呀!”

第160章 千万贯

达伊尔对于明远的表现并不太理解。而那本书, 也只是往来大食与中华之间的海商无意中带来的。达伊尔对算学不感兴趣,即便是放在他店铺里的书册,他也懒得去翻, 也没有听懂明远口中的那个“欧·叽里咕噜·德”究竟是什么人。

但是夏塞里奥却从明远口中听懂了欧几里得的名字:“明兄,你是说……尤奇立德的……几何……基础1……”

他挣扎着想用汉话来表达,说到一半放弃了, 该用西洋话,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明远听得茫然不知所以。

但明远猜想,他们应当是对上暗号了。

这个夏塞里奥, 看起来并不是个单纯的商业经纪人那么简单。

不过他也曾经听说过, 历史上不少从欧洲出发, 前往海外探索的, 多半是受过教育的才学之士, 他们多半掌握着一定天文、星象和航海知识, 因此也对其背后的几何学原理有所认识。

眼前头发乱糟糟、胡子拉渣的夏塞里奥,没准就是这么一个斜杠青年……中年。

如果能够和他合作, 把这《几何原本》翻译出来,就是比明代利玛窦与徐光启提前了五百多年。

五百多年啊……

这提醒了明远,他突然意识到, 不仅仅是《几何原本》,应该还有更多。

在这个时空里他身处公元11世纪。从公元8世纪开始, 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开展了一项轰轰烈烈的“百年翻译运动”,将大量古希腊、罗马、波斯等国的学术典籍翻译为阿拉伯语。

后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国家因为文本失传, 还不得不向阿拉伯人取经, 把这些典籍重新从阿拉伯文翻译回拉丁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