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98节(1 / 2)

加入书签

“炸膛?”

吴坚凭空想象了一下,马上就理解了明远的意思,而且还觉得挺形象。

“会!”

吴坚回答:“炸了好几次,才慢慢地调整到了现在的用药量。”

“有没有人受伤?”

明远赶紧问。

他最怕的就是在火器试验中发生事故,出现伤亡——毕竟这是官家赵顼亲自“赞助”的项目,若是影响不好,官家可能就没有信心让这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没有没有——”

吴坚赶紧回答:“属下们都穿着火浣布做成的防护服,还戴上了头盔、胸甲与面罩。后来调整了用药量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只要人都退到安全线以后就行。”

说起那“火浣布制成的防护服”,明远还挺得意的——

那是他“海淘”淘来的珍品。

一艘海商船主通过达伊尔向杭州的商人们推销黑衣大食某地出产的“火浣布”1两匹。刚好被明远撞见,连价都没还,直接买了下来。

当然了,他也是请达伊尔当场试验,确认了那确实是“火浣布”才买下来的。

在明远买下“火浣布”之前,杭州的商人们纷纷猜测,这种织物到底是用什么纺织而成的。有人说是昆仑山中的“火鼠”皮毛制成,又有人说是从蛮荒之中的矿脉开采而出的神物。

但明远当然知道这火浣布其实就是“石棉”,是一种矿物,碾碎后能形成冒险一般的细丝,经处理后可以用来织布。

由于杭州的商人大多犹豫这种“火浣布”到底吉还是不吉,纷纷错过了出手的机会,于是让明远捡到了这个便宜,以五千贯的价格买下了这两匹火浣布。

当然,一匹布2500贯,这也创造了杭州港开港以来纺织品成交价的天花板。这个价钱也是令杭州其他商家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达伊尔和他的黑衣大食朋友都非常满意,并且应明远的承诺,日后再来中华,必定要为明远多带几匹这种“火浣布”。

五千贯两匹火浣布,对于明远而言完全是“超值”——因为这在火器试验中派上了大用场,能够为参与试验的工匠和将校提供防火方面的保护。

至于火器试验中的爆炸冲击,工匠们就只能依赖头盔、胸甲和一种用细铜丝制成的面罩来进行保护。

那种细铜丝密密编织而成的面罩,是明远参考现代击剑运动的护具专门订制而成的——既能够为工匠们保留清晰视野,也能保护他们的面部与眼睛不受任何高速迸出的碎片影响。

因此才有了吴坚等一干人,在经历了四百多次有成功有失败的试验之后,还一个个的完好无损。

这时,宗泽突然跑上前,将那枚被炸开的竹管用手指圈起来,向明远提议:“明郎君,如果我们在这个位置,套上一个铜环……”

吴坚一凛,连忙道:“这也正是属下想要向顾问提议的。是否可以考虑在竹管上增加几枚铜环加固,以此避免竹管被炸裂,这样就可以一定幅度地增加给药量,让砲弹飞得更远。”

明远点点头:“确实是个好主意!”

他先肯定了宗泽和吴坚的建议,眼看着这一大一小两位都因为受到肯定而露出笑容,随后他又露出诡笑,补充道:“铜环确实是个好主意,但是呢……既然咱们要玩,就干脆玩个更大的!”

“我已邀请了擅长铸铜铸铁的工匠前来杭州,何不用铜铁精钢之类的材料,完全代替竹木,这样铳管岂不是便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因而能具有更大的威力?”

吴坚与宗泽对视了一眼,然后又看了看已经量过步数,手里提着那枚“石弹”,赶回明远身边的种师中。

他们两人突然同时迸发出一声兴奋的喊声。

“好也——”

种师中莫名其妙。

而明远却莞尔而笑,开口道:“将铜铁精钢铸为管状,作为火器,如此就不便再称之为‘竹火筒’了。不如,我们将它称为‘火铳’。”

“就是竹管的这个形态,吴匠作不妨量了尺寸绘制一幅新的结构图出来。竹管的长度、口径等等,可以参考之前的参数表。”

明远迅速地分配任务。

“另外,吴匠作再考虑一下,如果我们要制出能够将‘霹雳砲车’所用的那种规模的砲弹,也用这种方式远远地发射出去,需要多大口径的炮,又需要多少火药用量。”

宗泽与种师中都没有见过“霹雳砲车”,对那砲弹的大小完全没有概念。

但是吴坚彻底震惊了,睁圆双眼,半晌才问:“真……真的能行吗?”

明远指着宗泽手中的竹管笑道:“原理都是一样的,你能制出‘竹火筒’,就能做出火炮。”

吴坚顿时眼亮了,似乎心里笃定了一些,然后立即低头思考。

最终,他向明远提出了一个问题。

“明顾问……试制‘火炮’,我们能不能先使用圆木来试验……而不是铜铁?”

明远惊讶不已。

他没想到吴坚竟然会提出这样一个建议?

凭空想象一下,如果能够找到质地坚硬的硬木,将内部挖空,然后钻上一道小孔,用来放置引线,再填上药,装上砲弹……

确实已经是一门滑膛炮的雏形了。

“可以!”

明远果断点头。

“只是要注意安全,试验人员所有护具都要佩戴整齐,必须退至安全线以后……”

一开始用圆木代替铜铸炮,确实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等到试验出合理参数之后,再铸造铁炮钢炮也不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