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14节(1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蒙罗角城城门大开,一个指挥的骑兵冲出,如入无人之境。

事先列好了阵势,但是此刻战马受惊,无法阻止有效防御的党项铁鹞子猝不及防。宋军骑兵的刀锋过处,唯有人仰马翻、身首分离。

尤其是宋人骑兵中当先一骑,他手中的佩刀表面,附有一层宛若水纹的奇特花纹。这口钢刀极其锋锐,再加上持刀人武艺精强,党项人再厚的皮甲也挡不住他凌厉万分的攻击,任由他就像是砍瓜切菜一般在阵中纵横来去。

七八百铁鹞子,在宋人四百骑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围城的四千羌人,无可阻挡地从城头溃败,拼命奔逃,仿佛他们身后持着普通兵刃追出来的一千宋军是恶魔厉鬼……

这一晚,明远在军器监作坊里睡得格外踏实。

他做了一个美梦,梦见了自己指点发明出来的火器帮助师兄,在战场上大获全胜。

这令他第二天起身的时候神清气爽。南方湿冷的清晨也没法儿影响他的好心情。

就在他对着巍巍的青山开始做广播体操的时候,1127突然上线了,并且通知明远:“亲爱的宿主,为您结算一部分发明火器的‘蝴蝶值’。”

明远:咦……怎么突然开始结算火器的“蝴蝶值”了?

第197章 千万贯

明远听见1127的通知, 很有些纳闷:

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结算发展“火器”的蝴蝶值,而且据1127说,只是一部分。

试验方只计算出了“火器”对这个时空的“一部分”影响力吗?

他带着疑惑询问:“有多少?”

1127回答:“恭喜宿主,您获得了200点蝴蝶值。”

“哇哦!”

在体验了各种“二百五”之后, 明远竟然觉得200点还不错——毕竟1127也说了, 这只是试验方给他结算的第一部 分, 意味着以后还会有。

这次结算后大约13天,明远收到了种建中的来信。

明远将信读得眉飞色舞, 差点儿就要拍案起身了——

种建中在信上为他描述了熙河路的一场大胜:

当时种建中领兵挫败了投靠党项人的蒙罗角部,领了约两千人驻扎蒙罗角城, 以便修筑堡寨。

西夏保泰监军司统军禹藏花麻联络青唐藩部首领木征, 总共征调一万一千人,包括党项铁骑、吐蕃与别羌战士,合成联军同时突袭蒙罗角城和渭源堡,并切断两处的交通线。

种建中驻守蒙罗角城,手下兵将人数不及对方的一半,且只有六七天的粮秣。面对对方的大量兵力, 种建中故意示弱,诱使党项吐蕃合兵大举攻城, 最终用火器诱杀了禹藏花麻的儿子,本次出击的主将禹藏平真。

种建中随即出城,以一个指挥的骑兵,将一千铁鹞子诛杀了六百多。而四千羌兵受到惊吓, 再也无心恋战,在蒙罗角城外留下一千多具尸首之后, 一哄而散。

种建中知道对方主将殒命, 便大胆携胜追击, 冲入大来谷,面对大来谷中的两千党项人,再次用上了火器。

王韶在渭源堡中得到消息,也打开城门,令两个骑兵指挥从渭源堡中杀出,待大来谷中硝烟散去,便对西夏铁鹞子展开两面夹击。

此役一毕,清点战功,种建中一一个马军指挥,两个步军指挥的兵力,再加上王韶最后派出的两个马军指挥,总共两千两百人,剿灭了西夏精锐骑兵两千七百骑,吐蕃藩部近两千人,获得战马九百余匹。

堪称熙河路设路以来,最为酣畅淋漓的一场大胜。

而种建中在信中反复感谢明远,感谢他一力坚持,开发出了威力如此巨大的火器;也感谢沈括指点的方法,将火器的原材料安全运到了蒙罗角城——否则他与他手下将士,恐怕就只有坐等救援的份儿。

“霹雳砲车所投出的‘炮弹’,对于西夏战马惊扰极大,一旦开战,对方纵是精锐,往往也不战自溃。”种建中如是写道。

明远心想:那倒是——只不过这多半是因为党项人第一次见识到火器在战阵上的应用,全无准备,且马匹从未经过训练罢了。

他相信,随着火器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党项骑兵必然很快会开发出相应的骑兵战术——他那个时空里欧洲大陆战场上的运动战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

但还是那句话——如今大宋拥有了“先发”优势,便无论如何也要把握住这个“先发优势”,为本国争取到最大利益才行。

想到这里,他放下信笺,撑住下巴,望着玻璃窗格之外幽深的冬日景象,心里却在油然想象种师兄在战场上的勃发英姿。

突然,他猛地站起身——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于是他大声召唤1127上线。

“1127,难道……我之前获得的200点蝴蝶值,是因为师兄在战场上用它打了一场胜仗?”

1127的声音也似乎含着笑:“亲爱的宿主,谁说不是呢?!”

“毕竟这是一场战略意义重大的胜利哦!”

听1127的意思,火器带来的影响,试验方似乎觉得很难计算,因此采用了“影响一点结算一点”的方式。每当宋军使用火器获得一场有意义的胜利,就会直接给明远带来蝴蝶值。

“啊——”

明远轻呼一声,伸手扶着自己的额头,几乎有点不敢相信。

至此,他和远在熙河的种师兄之间就真的建立起了一道隐形的纽带。只要他能够主导发明更好的火器,促进大量生产,那么西军的胜利,就能够直接为他带来好处!

“来人,备马,我要去北高峰下山坳。”

这下子,明远就更有动力,推动宋代的火器研究迅猛向前迈步了。

“官家,官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