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难点(1 / 2)

加入书签

“ ()”

锂离子二次电池,又名锂离子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在谭振华重生的2017年,锂离子二次电池已经是个烂大街的玩意,但凡是个华夏人都见过、用过、还至少拥有一块这东西,比如正在看手机的读者你。

这个小东西的用途是如此之广,在二十一世纪,大到街上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小到人手一台的手机、充电宝、平板电脑或者别的什么随身电子设备,都少不了它在背后默默地提供着驱动这些设备的能源,可以说,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但是在1987年,这东西还是满满的黑科技,最黑的那种。

就像本书第一卷中曾经介绍过的那样,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米国电化学届的传奇人物Mr John Goodenough于1983年发现了锰尖晶石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优越性,并即将于1989年再度发现采用聚合阴离子的正极将产生更高电压这一特性,这些发现最终促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诞生,这些成果将在1990年被索尼公司买下并于1992年推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块锂离子二次电池。

也像发表于2018年的本书第一卷曾经预言的那样,John Goodenough先生终将因此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John Goodenough,中文译名约翰·古迪纳夫,1922年7月25日出生于德国,英国牛津大学电化学实验室主任、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系教授、固体物理学家,是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明人,锂离子电池的奠基人之一,并因此成就于201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得奖时已经97岁高龄,是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获奖者——看看,芊之羽的乌鸦嘴是不是和小谭谭有得一拼?)

但是,很可惜,在本书的时空里,John Goodenough先生与一位他至今都并不知晓的对手展开了一场单方面的科研竞赛,而且这个对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完全不逊色于John Goodenough先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更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有一座华夏最顶尖的大学提供智慧和人才后盾,有从全球采购的能买到的最好的设备和仪器,还有一位挥舞着厚厚支票本的幕后老板……

王集山和他的团队,用了6年时间,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攻克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中,成功制得了一枚可以正常充放电并达到200次循环的锂离子电池!

“我们采用了锰酸锂(Li2MnO3)为正极,石墨为负极,以高氯酸锂(LiClO4)为电解质,乙醚为溶剂,成功制得了这枚电池,经过测试,输出电压为3.7伏,能量密度为60mAh/g,不过这不是上限,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为,将能量密度再提高40%是完全有可能的。”

为谭振华做介绍的,是王集山当年的跟班之一,现在的“华青电化学实验室”主任、哈工大助理教授岳乐,他也是团队中资历最老的大师兄、王集山最主要的助手。

谭振华非常认真地听着这一切,虽然他不是很懂电化学,但他至少知道,在攻克了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成分之后,这枚锂离子充电电池,距离真正可以商业化的门槛,不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