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603节(1 / 2)

加入书签

四年后,一统天下,建立汉朝,便是以此汉中的“汉”字为国号。

实际上,从沮县想要去往南郑,走官道行进,便要行进两百余里,经历无数曲折。

而在这无数曲折之中,还有一道险要非常的关隘——阳平关。

汉中的地势险要,地理位置更是重要无比。

汉中,北面横亘着高峻险拔的秦岭,南面是浑厚绵长的巴山。

秦岭西抵陇山,东连熊耳山、伏牛山。

大巴山延绵于川、陕、鄂边境,与武当山、荆山、巫山等山相连。

因此汉中的地形特征是南北窄、东西长,犹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走廊。

汉中是秦蜀之咽喉,是关中、巴蜀共享的天然门户和缓冲地带,是沟通南北联系的重要枢纽。

自古以来,汉中便有“秦巴咽喉、襟陇带蜀”之称。

汉中的得失,对南北分合的影响重大。得汉中,则南北一体;失汉中,则南北对峙。

通常是,当汉中为南方政权所控制时,双方往往以秦岭为界做为攻防天险;当汉中为北方政权所控制时,南方只能凭大巴山防御。

汉中对益州的战略价值就不用多说了。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只要占据汉中,向西可以骚扰凉州、向北可以攻打长安、向东还可以攻伐襄樊地区。

汉中的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能为战争提供充足的人力后勤资源补给。

境内稻麦两熟,河流湖泊众多,水源充足,

汉中东接南郡,南接广汉,西接陇巴、阴平,北接秦川。

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

就算是关中遭遇灾荒,汉中之地也能提高为数不少的粮食给予军队。

占汉中,益州则可以向外扩张。

失汉中,益州则只能困坐等死。

兴平元年(194)至建安二年(197),连续四年蝗灾。

———分割线———

以下史料,不算如字数,并不收费。

194年夏六月,地震。大蝗。“蝗虫起,百姓大饥饿”(《三国志·武帝纪》);“旱蝗少谷,百姓相食”(《三国志·吕布传》);“七月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后汉书·献帝纪》)”。

195年,四月,又大旱。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三国志·武帝纪》)”;“是时蝗虫大起,岁旱无谷,后宫食枣菜(《后汉纪》)”。

196年,“是时,旱蝗谷贵,民相食(《后汉书·公孙瓒传》)”。

197年,夏五月,蝗。秋九月,汉水溢。“是岁饥,江淮间民相食。”(《后汉书·献帝纪》)“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后汉书·袁术传》)

第六百八十一章 三路伐蜀

许安平复了一下心境,重新迈开脚步向着大帐之中走去。

守卫在帐外的黄天使者在许安还没有走近之时,便已经是提前掀开了帐帘。

如今黄巾军之中行军作战之时,已经不再携带坐席,案桌之类的东西,而是统一采用长腿的桌椅,众人也不再跪坐在席上,而是端坐在椅子上。

跪坐虽然是传统,但是行军作战实际上多有不便。

其实黄巾军早在很久之前便在行军的时候,用长腿的桌子代替了部分的低矮的案桌。

堪舆图摆放在长腿桌椅之上,人只要稍微低一下头,不需要躬身就可以看到堪舆图的详情,而是使用相对低矮的案桌,则是必须弯腰躬身,极为不便。

行军作战,效率当属第一,跪坐的话,行动也颇为不便,这也是为什么许安普及新式桌椅的原因。

“敬礼!”

许安迈步走入帐中。

大帐之中,一众将校皆是离开了椅子,齐刷刷的站了起来,向着许安一起行礼。

许安并没有急着向前,他站在帐中同样回了一礼,这才阔步走入帐中。

这是一次军事会议,首座的位置,挂着的是一副巨大的堪舆图。

堪舆图上,描绘的是凉州南部和益州北部两处的地区。

贾诩和徐晃两人跟随着许安一并走入了帐中,分别坐在了右首和左首的位置。

这一次坐在左首的人不再是吕布,而是变成了徐晃。

徐晃在许安还在太行山之时便已经加入了黄巾军之中,一直以来,也是许安麾下的头号大将。

龚都和刘辟两人无论是武力还是战略比起徐晃都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就是现在的黄巾军中,说起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其实也不过寥寥数人。

如今黄巾之中,有帅才者,其实也就徐晃、张燕、郭泰三人。

其余的人,吕布、张辽、于毒、颜良、文丑,他们能够独领一军,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作为一方主帅,他们并没有那种统观全局的经验和统观全局的知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