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李公子(2 / 2)
陈可新自认为他的惨淡境遇,主要原因在于倒霉地撞上了闯军攻城,因此对于闯营最为仇恨。但由于他的家产是被左良玉所直接抄没,因此在敌视闯军之余,陈可新不免对朝廷和官军的评价也降低了很多。
自他进入河南省界以后,耳濡目染的都是一片愁云惨雾、易子而食的可怕画面,更让他增添了对当朝官员的鄙夷和蔑视。只是南阳府的境况却和河南其他地方不同,不仅道路上流民与饿殍较少,而且南阳府城内至今还是一副太平光景的样子。
陈可新不禁疑惑道:“只是南阳府为什么这样太平呢?两位年兄,不知道南阳的父母官是何人,竟有这样定海神针、擎天一柱般的能力。能够定乱于沧荒之中,实是稀世之名臣呀。”
“呵呵,温故兄,你有所不知,本府的父母官为官碌碌,实在没什么好提的。”秀才轻蔑的笑了两声,他看到陈可新一脸疑惑的表情后,才解释说,“南阳府能有今天这样的太平光景,第一靠的是分封在南阳的老唐王,是国朝宗室里罕有的人物。崇祯九年时,东虏入塞连克宝坻,直逼北京,京师戒严。老唐王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
另一人在旁为秀才补充道:“老唐王因干犯国规,被圣天子废为庶人,圈禁凤阳高墙,但亦可见老唐王与其他亲藩有决然不同之处。唐王兄弟都是儒雅随和之人,唐藩因此很少巧取豪夺田地,也不利用宗室特权经营盐、铁、百货,南阳府受惠于此,民力有所保存。”
“原来如此,这样看来,唐王虽然不像开封周王那样有偌大的贤王名声,却有真正的贤王之实。不过年兄说唐王是第一点,那第二点又是什么呢?”
秀才和陈可新另外一位同年,两人相顾而笑。秀才露出极为神秘的笑容,他凑到陈可新的耳朵边上,低声说道:“温故兄,你知道李公子吗?”
“李公子?我到河南的一路上,倒确实听过一些关于李公子的故事。有不少愚民传说,说熊耳山中有一位豪侠叫做李公子,据说他每到一地,就会给贫人分银二两,因此很有一些人被这谣言所蛊惑……且慢,年兄的意思,是说李公子确有其人吗?”
秀才呵呵笑了两声后,说道:“其实南阳府能够保有今天的太平光景,第二点就是因为李公子这位豪侠。他在熊耳山和伏牛山中,收伏山寨土寇,又教饥民和流民入山耕种,使得南阳一府的灾情多少受到控制,至于演成洛阳附近的那般惨状。”
“中州果真人杰地灵,草莽之中,竟有这等豪杰!只是朝廷为何不给李公子授官,任用这等豪杰,治理流民之患呢?”
“温故兄,你有所不知。”秀才又喝了一口茶说,“这位李公子乃是杞县人士,他的父亲就是名列阉党逆案中的尚书李精白。”
陈可新听到这里,不免惊呼道:“李公子原是高门世家子,那就毫不奇怪他有这般过人的本领了。却不知道,李公子既然是尚书之后,为何会投身草莽绿林之中呢?”
“事情是这样的,李公子本是杞县举人,他见杞县大旱,就劝县令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可杞县县令,却说李公子私散家财赈济百姓,是要收买民心,图谋不轨,便将李公子捉拿下狱。百姓不服,群起杀县令,将李公子劫出牢狱——只是经此一着,李公子身犯国法,也就只能奔入山林之中了。”
“朝廷果真不会用人!”陈可新愤恨地大拍桌子,他对李公子的传奇经历既憧憬向往又惋惜同情,他为这样一位才干高绝的世家贵胄,却流落民间,感到十分不值。
“我就奇怪,那些流民土寇大多目不识丁,天性残忍,怎么可能涌现出像李公子这般高洁的人物呢?原来李公子竟是尚书之后、世家贵胄,只可惜朝廷任用了一般奸臣,使得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啊。”
陈可新最后又好奇问道:“坊间都只说李公子,却不知道二位年兄,知不知道李公子姓甚名谁?”
秀才抚须含笑,自信满满地回答说:“这件事你问别人恐怕得不到答案,但恰好老弟我最关心这位李公子的消息。我近来才从饥民中探听到,李公子姓李,单名一个岩字,表字来亨,在流民中还被称为‘乳虎’。”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