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朕不能死_66(1 / 2)
第65章 战后事宜(一)
天京城的城破似乎就是一夕间的事情,曾国藩率领大军一路高歌猛进, 不到半夜功夫, 湘军就已兵临城下,天京城内此时大火四溢, 人心惶惶,众人又见得忠王李秀成死亡, 寿王苗沛霖叛变, 军心早已不稳, 落败只是片刻间的事情。
1862年3月, 曾国藩率领湘军攻陷天京,一时间,“十年壮丽天王府, 化作荒庄野鸽飞”,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比历史上快了三年,历史上是1864年。)
同时,湘军杀入城中大开杀戒, “沿街死尸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曾国藩上报朝廷如此说道:曾国荃率所部在南京城内进行“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这实际上是三天就屠杀了十余万南京居民。
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 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所谓伏尸百万,除了战死者, 还有大量的平民。湘军亦以“大索”为名,从上到下,每一个人置备一个大竹筐,抢到钱财就往竹筐里装。同时亦大肆在城内外进行野蛮的屠杀。(南京还真的蛮惨的。老是被屠城。)
大破天京城原本是一件极其好的事情,但也正是因为这件屠城,难免沾染上了一丝血腥的气息。
屠杀十万平民,这件事太大,便连兵部也是压不下来,胜保得了消息,早早的就寻上了载淳,请罪说道:“皇上,曾大人这也是无奈之举。太平逆贼占据南京城十数年,当地百姓早已归心,若不杀之震慑四方,恐是不好。”
中华大陆人数中最多的自然还是汉族,这太平军打得是恢复汉族统治的旗号,且统治者都是平民百姓出生,自然相较于满清政府更得南京城中子民归心。
民心所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都是每个君王必学的东西。要使得民心归顺,长期的教养自然是一方面,但曾国藩这种“一刀切”的震慑也并非无用,就像满清刚刚入关时候所做的“留发不留头”一样。况且,南京城中子民多数早以太平天国臣民自居,在曾国藩的眼中,这些城民早就已经不是大清子民,而是乱臣贼子了。
载淳在心里嘀咕着这件事,也知道当下不好拿主意,却只好提到了另一件事:“都说这天京臣中洪秀全与诸逆王网络了无数人间珍宝,湘军此下是发大财了吧。”
胜保是兵部的人,自肯定要护着自己兵部的军人,但他听见载淳这么一句话,心里却是一慌。的确,想都不用想,这战争财湘军是发定了,只是这种事历来都是很多上位者默许的,如今皇上这么一提,难道是有了疑心曾国藩的心思?
“古董文物臣下不知,白银和黄金是有不少。”
胜保模棱两可的回答。
“不少?”
载淳想了想,然后慢悠悠的瞟了眼站在下面的胜保:“叫湘军上缴一千万两银子给国库,旁的自己看着办吧。军机处那,我就管不着了。”
载淳也懒得管湘军到底从太平军那里能搞到多少钱了,毕竟怎么说是太平天国也是一个国中国,少说也有几千两万吧?作为上位者也不能让这些前线将士什么都拿不到吧,自己拿一些,剩下的就叫他们分分也没什么。
“皇上圣明,湘军必定感激皇上恩德。而那军机处也确实需要走动走动,多谢皇上提点。”
胜保听得载淳语气中没有什么怪罪之意思,不由松了一口气。他当下复又想了想军机处的那些大臣,也的确,不打点好,少不得等会御史拿湘军屠城说事的时候,没人帮忙。
胜保算是明白了载淳的意思,到底是把曾家人当做自己人的。
“对了,京城步兵营怎么样了?”
步兵统领全名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责任可是重大,几乎算是掐住了整个皇宫的所有安全问题,这也是当初为什么载淳在看到慈禧想要夺取步兵统领一职之后反应这么大。
“回皇上的话,尚可。只不过如今臣职务过多,短时间内担着还好,长时间怕是□□乏力。”
胜保脑子一动,冒出一个念头、
哦?载淳闻言,心里动了动,觉得有意思,这胜保管着京城步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今天突然就说□□乏力了。
“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