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军兵进辽东(2 / 2)

加入书签

也没有别的办法。反正只要自己家族还能传承下去,哪怕就剩下一个人了,自己也认了。这就是古人的想法,只要家族能传承下去,那么基本上很多事儿,都无所谓了。保住家族,才是最大的事儿,显然如今的公孙度,就是这样儿。不过他这过去式,基本上就是没有什么用了,等他见到了家族中的几个族老,他才知道,原来自己这个家主,是早就被罢免了,如

今自己儿子才是家主。公孙度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就是,还有人能听他的话,毕竟家族中并非是铁板一块,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有野心,更不是谁都是傻子。可以说有见地的人,那还是有的。所以是有四分之一的人,听了公孙度的,当然更多的人,

是没听他的。不过如今对公孙度来说,什么都不重要了,只要家族能延续下去,就可以。结果经过了这么个事儿之后,公孙度是再也起不来了,就算是清醒的时候,几乎也都是没有了。这个人其实就是这样儿,哪怕是身患重病,都已经要不行了,可他未必就是真就什么都不知道,真就起不来床。可如果他这个心里没有什么求生的欲望,没什么想法,就在那儿等

死,那么基本上,就算是能再活一个月,估计那样儿的话,半个月,也活不到了。很多时候,人是需要一个信念的,不管是活得好好的,还是说已经要不行的,其实都是如此。可一旦他没有什么信念了,那么像如今公孙度这样儿的,基本上他是真要不行了,能再挺个十天半个月,那都是因为他身体以前还都不错的原因,可如今,确实,他都已经要油尽灯枯了。

这个时候别说是华佗张仲景,就是神仙,也救不过来了。没办法,公孙度实在是没什么求生的欲望了。对他来说,这辽东军要被灭了,自己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而自己家族,肯定到时候也得灭,不过如今倒是还能好点儿,至少算是保住了点儿血脉,但这也不是自己想要

的啊,可自己却没有办法。所以公孙度如此消极,就已经是注定了他的下场。别管其人,别人对他是什么评价,有一点是没错的,那就是公孙度公孙升济,在三国时代,绝对是个人物。别管这个人怎么样儿,但是他确确实实,是一个人物,可惜如今,也都已经是末路了。

他这个倒不是别人杀他,而是要死于重病,当然了,也是他自己想这样儿,不是他不想自尽什么的,实在是他最后已经是昏迷不醒了,已经是无力去做什么了,所以等待他的就只有一条路。而公孙度如今如何,真就没有几个人关心他了。连他儿子都早已不在意这个事儿了,毕竟自己老爹最后的利用价值,也已经让他给利用完了。之后就是自己享受的时候,当然,

听闻曹操他们已经起兵到辽东这儿来了,公孙康是没觉得太害怕。毕竟他认为如今已经快要入冬,所以只要拖到第一场雪来,基本上兖州军不想退都不可能。而己方可有十万人马在,要说一座城池两座城池守不住的话,自己倒是相信,可要说他们兖州军势如破竹,能给己方

打得节节败退,这个自己倒是不相信了。毕竟他们兖州军在天下是有名儿,还很强,这个自己也认可,可己方辽东军也不是吃素的吧,所以……要不说公孙康确实是不如他父亲多了,除了他那野心比他父亲大之外,其他的地方,至少他是没什么自知之明。他也就不仔细想想,

为什么号称有着十万人马的辽东军,是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对上兖州军他们,为什么,难道真像世人所形容那样儿,公孙度那么软弱,就跟个乌龟似的?显然,这是一个原因,可以说,但是绝对不仅仅只因为那个。曹操带兵十万,他是第一个出发去辽东的,至于说马超孙策他们如何,虽说他也想到了,不过和他关系不是太大。反正天子诏书已经是送到了长安

和建业,如果去做,就要看他们自己的了。因此,曹操是不会等他们来,也不会等结果,毕竟辽东那边儿不等人,如果再晚的话,真就要到冬日了,那绝对不是好事儿。所以曹操是先带兵走了,去了辽东。如果真是有选择的话,他确实,是不想这样儿,毕竟己方士卒哪怕

都是北方的人马不假,可在辽东那样儿的苦寒之地,真发挥不出来己方十成的战力。可即便如此,公孙度称王,自己可能不去管?显然不可能,如果说他公孙升济一直都没什么动作,就真在辽东龟缩着,那么无论如何,自己一时半会儿,都真不会对他们辽东怎么样儿。但是

如今确实,已经是触及到自己的底线了,自己可能无动于衷吗?别说自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算是没这个,就看他公孙度称王,自己都得去管。他公孙度是什么人,不过就是己方的守户之犬而已,可如今他确实要向主人叫板,这确实是不能让人忍受。所以曹操确实就是如此想法,马超孙策他们都知道。其实就别说是曹,如果换成他们所处在曹操这个

位置上的话,可能比曹操反应还大。毕竟不管是马超也好,是孙策也罢,哪个可也都不是什么易与之辈,更没一个好脾气好性格的人。马超平时你看他好像没什么太大的情绪,其实真不是那样儿,主要是没人惹到他的时候,那自然是什么都好,可万一真让他生气了,那就

都坏事儿了。至于说孙策,从来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主儿,比他父亲脾气都大,如今是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成熟,能控制自己了。未完待续。请浏览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