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2)
旁边戚三突然有些忧心忡忡地说了一句:“王爷, 如今拒戎城已攻下,如果我们要准备继续北上, 少了雷将军和陈将军可不行。
“当初那封奏折应当已经送到京城中了……也不知道调兵的事情,顺不顺利……”
戚游勾起嘴角笑了笑, 道:“奏折中的内容没有问题,如今朝中应该开始争论此事了。”
“时机不等人。”戚三轻蹙着眉, “就怕事情拖得太久,到时候延误了战机。”
“这几日里就该有定论。”戚游却并不担心,只道:“你该相信戚一和戚七的能力。”
提起自己两个一直留在京中的同伴,戚三眉目间果然舒展了开来。
他颔首道:“嗯, 是我多虑了。
“我只会打仗,论起朝堂,还是他们两个得心应手些。”
见戚三似乎已经不再担心,格尔在旁边突然冷不丁冒出一句:“就怕那群小人玩阴的。”
他这话一出,戚游和戚三都朝他看过来。
格尔一愣,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请罪道:“王爷恕罪,属……属下口不择言了。”
戚游并不在意,只摆摆手:“嗯,此间没什么事情了。累了一天一夜,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戚三和格尔闻言便拱手道了声“是”,很快各自离去。
——
相比于拒戎城的战火暂歇,梨州螺村附近,一场战斗刚刚拉开序幕。
蹲守了好一段时间的长孙凌已经大致摸清了这一片礁石群的地形,他带着人潜伏在附近,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一天夜里,他抓获了一支只有五个人的先头部队。
这几个倭寇根本没想到自己的老巢出了事,被抓住时慌乱得吱哇乱叫起来。
他们说的话长孙凌也听不懂,正当他不耐烦想命人将这几人都押下去时,分明听到了五人中响起了一句“好汉饶命”的叫喊。
长孙凌来了兴致。
他将那个喊出了盛朝话的男人挑了出来,问道:“你到底是倭寇……还是盛朝人?”
那男人身量矮小,瘦得两颊都凹了进去,偏偏长了一对醒目的招风耳。
他自辩道:“大……大人,您瞧瞧我这模样,就该知道我是盛朝人啊!”
“哦?”长孙凌挑眉。
男人继续介绍道:“小民叫李大耳,是梨州鄱禺人。鄱禺也是个临海的小郡城,深受倭寇之苦,小民就是早年间出海时被这些人抓住了,一直受到这些贼子的迫害!”
“呵。”长孙凌冷笑一声。
他道:“你莫不是把我当傻子?
“方才你与那些人上岸后有说有笑的模样,可不像是被迫害的。”
李大耳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愣了愣,还是不死心道:“小人为了生存,确实在倭寇中委曲求全了一段日子,但是小人……”
“你不必再说了。”长孙凌不耐烦听他说些没用的,“我只问你……你,会说倭寇话?”
李大耳疯狂地点头。
他能在倭寇群中活下来,就是凭借着自己的倭寇话。
此时虽然身陷危机,但听长孙凌如此问,李大耳便知道自己还有利用价值,不会轻易丧命,自然不敢隐瞒:“是!小人会一些!”
早些年,他因为一些际遇受命看守过一个被村中人抓获的倭寇,因为自身语言天赋出众,竟在短短几个月的相处中,将倭寇的语言学了个七七八八。
后来,这个倭寇被救回去,李大耳就遭了难,落进了倭寇群中。但由于他是罕见的盛朝话和倭寇话都能说的人,竟奇异地在倭寇群中活了下来,甚至混得比以前还要好。
这一下,李大耳干脆在倭寇群中安心呆了下来,每年夏秋之际便指引着倭寇,到梨州沿海一带劫掠。
当然,这种事情,他是不敢在长孙凌面前说出来的。
但他不说,长孙凌也不是猜不到。
他冷眼看着李大耳,咧着嘴威胁道:“如今你落入了我的手里,最好老实一点。你跟我说说,这群倭寇还有多少人,什么时候准备上岸?”
李大耳跪地求饶道:“我说,我都说!还请大人莫要杀我!”
之前他们也不是没遭遇过危难,但大多是彪悍的村民奋起反击,哪里见过长孙凌这样人高马大肌肉壮硕的男子?
很快,李大耳将事情全盘托出。
“……后面的倭寇还有约莫八十人,如果顺利的话,他们会在半个月之后,乘坐十二条木船到达此处。”
长孙凌抓住了他言语中的关键,问道:“怎么才算是‘顺利’?”
李大耳讨好地笑了笑:“瞒不过大人!
“我们这五个人其实就是斥候一类的,半个月后,倭寇要远远看到我们都在岸边,给他们传信报平安,他们才会上岸。”
长孙凌点点头。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