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2 / 2)

加入书签

所有学员听着宁老师的话只点头不止,好像在说老师你快说吧,我们都要忍不下去了。

“图论的起源在于1738年,瑞典数学家欧拉。”宁云夕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串英文leornhardeuler,用粉笔点了点,说,“这位伟大的数学家解决了柯尼斯堡问题。由此诞生了图论。所以欧拉是图论的创始人。”

听课的人都明白宁老师写数学家名字的意思,伟大的科学家是需要后人一辈子铭记在心上的。要尊重知识,肯定要尊重创立知识的先人。

“柯尼斯堡问题是什么?”宁老师继续说,“它准确的名字叫做柯尼斯堡七桥问题,是世界上第一个图论问题。但是,它来源于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件真实的事。可以说是应证了我们数学来自生活而不是完全抽象的一个经典案例。根据这个,我们可以看看数学是怎么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当时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也就是今日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市区,它跨普列戈利亚河两岸。河中心有两个小岛。小岛与河的两岸有七条桥连接。请问在所有桥都只能走一遍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把这个地方所有的桥都走遍?”

学员们拿起纸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根据宁老师描述地画起来。

两岸和两个岛,抽象出来是四个点。七座桥可以看作四个点之间互联的七条连线。

宁云夕看了下底下学员们画的,点着头给予肯定,问:“怎样,难吗?”

图是画出来了,可是怎么再图形和问题联系起来,所有学员们忽然有点儿开窍了:这不是和宁老师一开始说的,以图为研究对象的题目吗?

原来图论是这样来的。

“感觉会有很多种方法。具体哪个方法行,不知道。”下面的学员们回答宁老师说。

“先问问你们,大概你们觉得会有多少种走法?”

学员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啊!

数都数不过来了。

课堂外观观察课堂的老师们一个个齐点头: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感到无趣,这正是一个好老师的标杆。

“5040种。”

宁老师抛出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后,课堂内一片惊嘘声。这些平常上课规矩到不苟言笑的部队学员们此时有了非常活跃生动的表情。有的学员主动伸手要求发言:“宁老师,既然有这么多种走法,哪一种走法能行?”

对此,宁老师摇摇头:“没有。”

所有学员们再次疑问了:竟然没有?

------题外话------

亲们,晚安!

第1176章 【1177】到军校上课5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没有。画一画可以知道,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能不能一笔画完这些连线。而有两个以上的点通过线段条数是奇数。所以不可能一笔画完。”

宁老师说完全部答案,学员们恍然大悟。

图论真的很难吗?现在看起来,从图论创始时第一个问题开始并不叫做难,应该叫做有趣。毕竟这样一个经典的数学图论案例,到未来是列入了小学数学六年级课本里面去了甚至小学三年级的奥数题目中了。对,这是一道小学数学题的难度,只是在这里上学的军官大部分由于那年代的条件限制书都没有怎么读过,所以不知道。

由浅入深,而不是夸夸其谈。在课室外面观课的其他老师们纷纷点头夸赞。

“宁老师声音好,课堂节奏把握的非常好。蒋老师,你在宁老师身边要多学习人家的授课技巧。”

“是!”蒋文丽向领导敬礼。

马晓丽感叹着,哪怕是不难的数学题目自己知道但只要每次听宁老师讲课都会不知觉地入了迷。可惜自己和自己导师还有事,只能先离开了。

现场只剩下蒋文丽,在课堂结束后走进课室与宁云夕一起。

“老师,再见!”学员们全体起立向讲课完毕的宁老师起立敬礼。

宁云夕转头向学生们微笑,再同蒋文丽一块离开。

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未想见到了一个熟人站在那。

“宁老师。”苗正清冲她喊。

“你怎么来了,苗主任?”宁云夕问。

“按照你丈夫的嘱托,我刚好来这里办点事儿,顺便看看你的情况,慰问慰问你。”苗正清说。

“不会有什么事的。这里有蒋老师在。”宁云夕笑笑说,顺带着一提蒋文丽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蒋文丽就此和对面的苗正清打了个照面。这两人几乎不约而同地喊了声:“是你!”

“你们认识?”宁云夕好奇地问。

苗正清和蒋文丽急速地各自扭过头去了。

这两人是怎么回事?

苗正清清声嗓子:“以前部队里打篮球,见过面。”

“对,打篮球那时候见过面。”蒋文丽补充,除了这个没有其它了。

“这么说你们是兴趣相同?”宁云夕说。

“没有!”这两人再次齐声否认。

“没有?不是都爱打篮球吗?”

</div>

</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