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2 / 2)

加入书签

这时,刑部右侍郎顺着御史的话继续道:“微臣也是刑部的,但刑部本为掌管律法之事,此事固然有责,微臣也不回避。方才御史大人说的对,该怎么查怎么查,如此,既能为凶案还一个清白,更能为我刑部还一个清白”。

言毕,他与徐阶微微对视片刻,而后便是若无其事的样子。

很明显,这位刑部右侍郎,正属倒严一派。

他之所以如此做,除剑指背后的严氏外,还有一层考虑:若是刑部尚书被牵连免职,空出来的位置,他这个右侍郎多了一份机会。

所谓对决,实际是博弈,而博弈则是相机而动:即便可一招将对方毙命,但若对方没有使出全部力气,自己也不能倾囊而出。

“一查到底自是应当,但刑狱之事,讲究的是一个真凭实据,不管所指何人,不管如何定罪审谳,皆是如此。当初繆小虎被定为凶手,因证据存疑,而如今博野县丞s-a人证据确凿,当无异议”。

说话的是刑部那位黄姓的左侍郎,此人,正是当年去蠡县复查樊予查办邹家命案之人。

他的话再明白不过:县丞严元桥定罪证据确凿,但若是想对严氏下结论,仅凭道听途说是不行的,必须得要真凭实据。

这个真凭实据,当然不是博野县与保定府那些人的口供。

目前案子查到按察司,下一步便是刑部,若刑部的人一口咬定背后再无他人,那严士蕃背后操控的实证,无从查起。

包括按察使陈福手的那封书信,也是严士蕃通过刑部给他的。

所有的一切,都集到刑部这道关口。

可眼下,仅是刑部的左右侍郎便各怀心思,接下来的局面自然以往任何一个衙门更复杂。

这时,一向心机颇深、善于揣度的严士蕃再也坐不住了:“此事,据听说有人打着我严家的旗号,我也是后来才知晓,好在如今真凶已落,事情水落石出,也能还我严家一个清白”。

“微臣已严加管束家人、族亲,日后但凡有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者,自然严惩不贷”,此刻,严士蕃倒像受了莫大的委屈。

借力打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严氏的那手好戏,这一点,跟随他的人,也学的相当不错。

“说到真凶这事儿,严元桥罪有应得不假,但有件事不得不提”。

黄侍郎再次起身而立,他口念念有词:“听说此次奉命去督办此案的仲逸,曾命人对博野知县、县丞用私刑,言语间也有极尽侮辱、恫吓之嫌”。

哦?此言一出,众人立刻来了兴致。

看来,好戏才刚刚开始。

黄侍郎略略挪动他那肥硕的身子,见众人如听书般朝他望来,他只得继续说下去。

“不得不说,严元桥为真凶证据确凿,这个结论无人撼动。但既为朝廷所派,仲逸理应有礼有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要好好说,慢慢审。相信,这个严元桥也会招供,如此对待一个朝廷命官,有失官体啊”。

“哦,对了,这个仲逸,身为翰林院的庶吉士,没想到手段如此凶狠”,黄侍郎微微笑道:“还是太年轻,或许他不懂这刑狱之事,言行间,有些过激了”。

“黄侍郎何时变得如此温和?本官虽不懂刑狱之事,也知道那为非作歹之人,不会知书达理。更何况一个s-a人凶犯?”。

一旁的袁炜气不打一处来:“要不要给s-a人凶犯,讲讲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不是笑话吗?”。

呵呵,可不是个笑话吗?

“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啊,此事兹事体大,还是请圣决断”。

果真是绵里藏针,徐阶这话说的恰到好处。

“都散了吧”,不远处,传来嘉靖帝一声微微的叹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