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2 / 2)
最紧要的是,他是知道烧制这种釉色的理论方法的。
在这一瞬间,石咏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他若是向雍正推荐年希尧,并且告诉年希尧烧制的方法,是不是便能让年希尧重新回到督陶官的位置上,让他做些想做却不可得的事?
石咏沉吟着,一时没能开口:毕竟他还是有些不确定,重回内务府,成为督陶官,是否为年希尧所愿。他努力回想那日与年希尧谈起这差事时候的情形,记起年希尧曾经情不自禁上扬的唇角,而且他也确实提过“乐在其中”这话——但凡人做着喜欢的事,大约再辛苦的差事也不会再当一回事。
想到这里,石咏不再迟疑,直接对雍正皇帝与十三阿哥说:“臣虽然一时没想到最适合的釉色,但是臣想要举荐一人。此人曾经担任过内务府总管,也任过景德镇督陶官,对窑务极其熟悉,再加上工书善画,品味超绝,臣相信,若是他能够再次出任督陶官一职,一定能烧出绝佳的纯色窑。”
这一下,雍正来了兴趣,与十三阿哥对视一眼,雍正沉声问:“你所说的人是……”
他大约飞速地将以前当过督陶官的官员在脑海了过了一遍,片刻便有了答案,当即道:“年——希尧?”
不多时,雍正皇帝下发明诏,将年希尧从理藩院调任景德镇御窑厂监造,即人们常说的“督陶官”。
当年希尧听说自己被重新任命为督陶官的时候,吃惊不已,盯着石咏,片刻后终于畅快地笑了,一面笑一面点头,对石咏说:“茂行啊,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当日你向我提起督陶事务,我确曾心动不已,却违心拒绝了,只没想到你到底是看穿了我的心意!”年希尧一整衣裳,郑重向石咏行礼,“多谢茂行!”
“此去景德镇,我当带同几个族里聪明灵秀的子弟南下,日后让他们能有一技傍身,或是安心耕读传家,从此忘了过去那些瞬间的繁华,学过好生过那些久长的日子。”
石咏却还有一件紧要的事要与年希尧交底:“皇上任命您为督陶官,乃是因为对眼下御窑烧出的红釉不满意,霁红釉出窑率太低,且庄重沉肃,不甚适合日用品。而其他釉色却又有瑕疵。”
年希尧一听便打起精神,问:“然后呢?”
石咏当即将他所知的那种红釉烧制方法告诉年希尧,只推说是从琉璃厂老人那里听来的。“用这种方法,我很有把握,出窑率比霁红釉高,而且一定能烧出皇上想要的那种釉色。大人去了景德镇,不妨一试。”
这种釉色名曰“胭脂水”,制作过程是先烧出精致的白瓷器皿,然后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浆均匀地覆盖白瓷表面,再入低温小炉在八百摄氏度的温度下烧成,属于清代最稀有的色釉品种之一,以雍正年烧制的最精,因此后世得了个名号:“四爷最爱的胭脂水”。
石咏没法直说八百摄氏度这种度量标准,只能大致描述火焰颜色。而年希尧对窑造极有经验,一听就明白,拱一拱手,郑重谢过石咏:“茂行在这些细节上都肯为我留心,我年希尧实在是感佩无以,此次南下若是烧不出这种釉色,便是愧对茂行,不配再居此督陶官之位。”
石咏登时惭愧不已:他自己才是个光说不练,只通理论,不懂实务的家伙,真正创造奇迹,烧出完美艺术品的,是那些在窑厂辛勤工作的工匠,和守在窑厂第一线,不断调整烧造技术,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的督陶官们。他所贡献的这一点点,实在是算不了什么。
没过多久,年希尧到任,正如他所言,他此次南下,带了年氏一族中侥幸躲过一劫的年轻子弟,一部分带去景德镇学习烧陶制陶工艺,另一部分则带回安置于江都县。
果然如石咏所料,年希尧在到任之后,很快便在纯色釉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并且按照皇帝所想,烧制出了一批红釉小碗,并且正于雍正五年春花灿烂之际,送到了京里。
伊都立身为内务府总管,亲自将这一批红釉小碗的样件送到雍正案头。
雍正一如既往,正在批阅奏折,便随口命伊都立将样件从囊匣中取出,并且稍留片刻,待他批阅完这一本奏折,正好有话问伊都立。
待到皇帝手中的朱笔落下最后一笔,雍正叹了一口气,将朱笔放下,转头望向伊都立放在他案上的那枚红釉小碗,眼光一落,便再也难挪开。
雍正赶忙摘下鼻梁上架着的眼镜,只见这只小碗,里施白釉,外壁施一种类似胭脂色的红釉,胎体极薄,造型十分优美。那白釉极白,外表胭脂色的红釉则粉嫩娇艳,极润极美,无可比拟。
雍正一时被这样的美感震住了没能开口,伊都立站在一旁也始终不敢作声。室内极安静,雍正仿佛置身于春风之中,回忆起了动人的往事,因此情不自禁地抬起嘴角,露出笑容。然而这等美好又是稍纵即逝的,雍正笑着笑着,不知为何,笑容凝住,终于眼中噙了泪。
大约美到极致便是这样一种体验,令人回忆起曾经拥有,却终不可得的。
良久,雍正才开口问侍立在一旁的伊都立:“此釉何名?”
伊都立道:“督陶官年希尧禀报,此前御窑从未烧出过此等成色的釉色,因此是一种新釉,因此恭请皇上赐名。”
雍正“嗯”的一声,凝望着手中这一枚红釉小碗,再度陷入回忆与沉思。那些美好的幸福的,只会与那些疼的痛入骨髓的一样,归拢在遥远的记忆里,终于眼前只留下这一点娇艳、一点温柔。于是雍正点点头道:“朕,为它赐名:胭脂水!胭脂水釉!”
——四爷最爱胭脂水。
四月里石家添丁,石喻的长子出生,亲朋齐贺。
五月里雍正再度开始常驻圆明园,石家则于此前扩建了在海淀的小院,使其成为两间并排的大院子。这样两房可以一同住在海淀避暑。
待到六月间,石咏回京城内办事,来到椿树胡同小院,顺便探视一回姜夫子,他这才意识到,这真是好久没有回来外城,没来过琉璃厂了。
傍晚的琉璃厂一带,去了暑气,便热闹非凡。茶楼酒肆固然灯火通明,各处古董铺子也不甘落后,不少店铺将各色古董都摆在店外,供往来的人随意欣赏。有兴趣的,便停下来与店家讨价还价。
石咏一面走,一面欣赏。他没有淘上一两件古董的打算,但是这样沿路逛逛,也觉挺有趣,便这么一路逛了下去。
忽然间,石咏停住了脚步,俯身望向一间古董铺子放置在外间的零散古董器物。那其中有一枚金盘他看着极其眼熟,器型简约方正,金盘正面錾着卷草纹。
正在他一凛之下凝神仔细打量的时候,一个沙哑的女声在他耳边响起:“咏哥儿,你终于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1本文中关于《胤禛行乐图册》的部分参考《时空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中《清帝的假面舞会:雍正和乾隆的“变装肖像”》
2这一款瓷器的全名是:清雍正胭脂水釉小碗
另外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看其他四爷喜欢的瓷器,简约到极致,美到极致。
第402章
石咏万万没想到, 已经离散了多年的金盘会在这琉璃厂的古董摊位上出现。他大吃一惊之下,已经双手将那只金盘托了起来, 径直抬头问那间古董行的伙计:“多少钱?”
他问得太直截了当干净利落了, 与寻常来逛琉璃厂淘物件儿的人物大相径庭。伙计十分不习惯, 带着一点儿奇怪的强调问:“您需不需要再看看, 这件物件儿不是纯金的,是铜鎏金的,但据说是汉代传下的古物, 所以卖得比较贵……”
伙计的话还没说完, 这家店的掌柜就赶着出来拦住了,斥那伙计:“你也不看看来的是什么人?人是谁?人用得着你解说是铜鎏金吗?人看不出这是汉代的古物吗?真是的, 你这半瓶子醋, 敢在石大人面前晃?”
掌柜一转身,赶紧向石咏道歉:“石大人, 您千万不要计较这些小人物在您鲁班门前弄大斧。这伙计才来半年, 实在是没机会认得您……话说您也好一阵没来咱们店了。”
这掌柜认得石咏, 见了他这尊神,自然不敢怠慢。
石咏哪里会与他们计较这个?他只一再追问:“这个多少钱?”
掌柜见对方是石咏,实在是不敢将价要高了, 当即道:“八百两!”
石咏预备的要价是千两往上, 虽说这件文物的材质并不算太金贵,但是因为金盘本身大气磅礴的造型和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八百两——他简直是捡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