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少说多看,莫要轻易开口(2 / 2)
早在第一场的卷宗糊名后送达这里,便交由专门的文职人员用正楷统一抄写。其后,再送到这些阅卷官的手上,之后才开始枯燥泛味的阅卷。
此次春闱有一名主考官高大人,与检察使王大人,偕同两名副主考官,八位同考官,早已忙碌了好几天。一个个顶着熊猫眼,瞪圆了双眼,唯恐错过一篇好文章。
可阅卷官少,卷宗多,整整三万余份卷宗,要让这十人在二十天之内评审出结果来,就等于每人每天要看一百五十份卷宗。
可问题是这还是初审!
实际上,他们这些人就只有十二天的初审阅卷时间,每人每天看得卷宗都在三百份上下。在这样仓促的时间内,要详细阅读每份卷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因此,大家逐步形成了一个规矩。
即每份卷宗拿到手里之后,率先看破题、命题、立意,也就是说,就好比写作文,拿到卷子后阅卷官急匆匆两眼扫过,首先就看前面两三段的内容。如果能吸引住阅卷官,就继续看下去,否则,直接在卷宗上批注一个阅字,并写明不予推荐的理由,随意被丢弃在未过的那一堆卷宗内,俗称“落卷”。
反之,则继续看下去,如果有哪位阅卷官看到一篇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圈出来,将卷宗推荐给副主考官,被俗称为荐卷,简称出房。而那些特别出色、得到特别推荐的卷宗则被称为“高荐”。
能得高荐的卷宗少之又少,副主考如果看了也觉中意,便在荐卷上批示‘取’字,然后送给另一位副主考官,若这位副主考官也中意,再得一个‘取’字,那这份卷宗便已经过五关斩六将,高中概率增加到八、九分。此刻,卷宗被送到主考官这里,若能再得主考官一个朱红的“取”字,一份朱卷经过复杂的程序,最终修成正果,恭喜高中了。
不过,即便高中名列“杏榜”,也只是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到得三月,这些中了的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择优取为进士,亦由圣上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能中进士便是功名的尽头,不能重考以求获得更高的名次。能够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就是“连中三元”。
不过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了。
此刻,阅卷官个个埋头辛苦阅卷,好在在第三场结束时,实际上阅卷官这边差不多已经看完了第一场的卷宗。
即便如此,如此强的阅读量,还是让这些阅卷官疲累不堪。
等到主考官高大人出来催促众人荐卷时,大家都埋首卷宗堆里,几乎没有一个人及时起身。
“诸位大人,即便本官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本次春闱的重要性。圣上对本次春闱无比看重,想必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阅卷时大家务必要走心,莫要辜负了圣恩……”
说着,他将目光逐一扫过众阅卷官。
好像要将众人脸上的皮扒一层下来般。
一向被称为老好人的高大人,此刻脸上带着少有的严肃:“否则,小心诸位的身家性命不说,连累了别人,连累了家人,那就罪上加罪了!圣上明镜着,眼里可容不得半粒沙子!本官相信,诸位都是公正廉明之人,也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好了,大家都别愣着,赶紧荐卷吧。”
说完,他挥了挥手。
一
注:本章一部分内容来源为资料查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