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加入书签

邓□□见其余两个人也不惊讶,而且看这小妖怪也不像是能害人的样子,他也不害怕了,撇着嘴说道:“你身上的妖气都冲了天了,瞎子才看不出来。”

“妖气?”山兔抬起胳膊闻了闻,发现只有一股青草的气息,就问西门吹雪,“有吗?”

西门吹雪微微摇头。

邓□□无奈,坐下道:“是妖气不是脚气啊!闻哪能闻出来?笨!”

山兔被他嘲笑的很不高兴,妖力一涌,头上的耳朵噌的竖了起来,小兔子猛然龇出两排小白牙,恶狠狠道:“吃了你哦!”

邓□□看着她那毛茸茸的长耳朵,表情扭曲了一会儿,终于没忍住噗嗤笑了出来,“哈哈哈哈哈,竟然真是兔子精!兔子竟然也能成精哈哈哈哈……”

山兔被他笑得脸都绿了,一抬手一道墨绿色的粉末就撒了出去。

老头一时不查吸了满嘴,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普通一声倒下去打起了鼾。

殷回默默瞄了一眼庄主,见他还是一脸平静,就有些纠结的离那些墨绿色粉末远了点。

“这是食梦貘的睡眠粉!”山兔特别解气的说道,“睡死他!让他嘲笑我!哼!”

殷回咳了一声,又走开一步,低声问道:“那个,姑娘……你是不是忘了要问他关于回家的事情了?”

“啊!”山兔惊呼,随机可怜巴巴地看西门吹雪,“西门……”

西门吹雪无奈地伸手摸她脑袋,“无妨。”

山兔立刻放心了,继续美滋滋地喝酸梅汤。

殷回无奈,只好把老头拖下去让他好好睡。

食梦貘的睡眠粉用在妖怪身上也就管用一个多时辰,用在人类身上则不一定了。

邓□□一直睡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吃晚饭的时候都躲着山兔走。

然而他没躲几天,西门吹雪就带着山兔找上门来了。

听到山兔询问回家的消息,老头倒是也不害怕了。他本来就是来给西门吹雪帮忙的,算什么都一样,就认认真真地起了一卦。

“爷爷,结果怎么样?”山兔仰着头,一脸的焦急加紧张。

邓□□被她叫得手一抖,龟甲差点掉地上,无奈道:“我说小兔子你没毛病吧,你几岁我几岁啊,你就管我叫爷爷。”

山兔委屈,“那我在妖怪中确实还小嘛!”

邓□□摇摇头,直接跟西门吹雪说道:“卦象有些奇怪,这小妖怪确实是方外来客,但却无路可回。但是……又显示有心愿达成的预兆……”

老头沉吟片刻,回头问愣住的山兔,“你在彼方的心愿是什么?”

山兔回神,快速道:“回去!”

邓□□摇头,“不是这个,是强烈的愿望。”

山兔一愣,掷地有声,“我希望平安京恢复安宁祥和!”

老头将铜板哗啦一扔,观察片刻,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事儿!”

他捋着编成小辫的胡子笑道:“回去呢,你是别想了。不过恢复安宁这事儿,倒是有实现的预兆。而且……以后,你或许会见到一直想见的人。”

“当真?”山兔惊喜,脸上表情又哭又笑,“是晴明大人吗?或者是莹草?难道晴明大人和同伴们把所有在平安京作乱的妖怪们都封印了吗?”

她语无伦次地嘟囔完,转身就往外跑,“我去告诉蛙先生!”

西门吹雪看着她跑远,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他正想追上去,却被邓□□叫住了。

“庄主,那小妖怪三个月后有一次劫难,只有你能够护住她。”老头表情郑重道,“只要过了这一劫,你们日后就是携手白头,长长久久啦!”

西门吹雪破天荒地对他点点头,以示感谢。

大概是算卦这件事缓和了山兔和邓□□的关系,俩人从那之后互相的态度好了很多。山兔偶尔会缠着老头讲故事外加问东问西。

这天,老头听山兔讲完宁城的传说,哈哈大笑,“这谁胡编乱造的故事,张三戴了李四的冠,全错啦哈哈哈!”

也跟着来听故事的何川满脸尴尬,辩解道:“这又不是我编的,也是我打听来的!”

毓秀瞪了他一眼,跟邓□□顶嘴道:“那你就讲讲真正的故事是什么样嘛!谁又知道是不是你编的!”

邓□□笑着指她,“小丫头还挺会疼人。也罢,我就跟你们说说真正的宁城传说。”

“那是前朝的时候,距今有好几百年了,那个时候的宁城还叫做郦城。当时的皇帝软弱无能,耽于享乐。各地百姓在贪官污吏的剥削下民不聊生。”

“而当时郦城的城主残忍暴虐,还贪婪血腥。郦城周边的山上有玉矿,他为了收敛钱财,就让城中百姓但凡能动的都去挖矿。”

“连十一二岁的小孩儿和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城里很多无人照料的孩子和老人都活生生饿死了,他竟然还觉得省下了不少粮食。”

“后来,矿洞越挖越深,玉石产出越来越少,整个山都塌了下来,在矿里劳作的百姓都被压成了肉泥。而那城主的第一反应,则是让他们找找旁边的山脉有没有玉矿。”

“百姓们惧怕他的凶恶,只好到处去找玉矿,却没想到找到一座黑土矿。那些黑油土散发着刺鼻的味道,隔着好几层黄土都寸草不生。”

“然而,他们却发现这些黑油土能够被点燃,而且燃烧时间非常长。因此,他们就经常来挖这些黑油土取暖。”

“终于,就在这个城主因为人手不足,要将那些七八岁的小孩和怀孕的妇人也拉来挖矿的时候,城中的百姓爆发了。他们悄悄挖了几百筐黑油土回去,洒在城中各个角落。”

“在一个夜晚,他们静悄悄地点燃了这些黑油土,和那个城主同归于尽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整座城都烧成了一片废墟。”

“后来,一位素有仁善之名的藩王起兵清君侧。路过郦城之时,有感于百姓多艰,就改郦城为宁城,希望这一城的亡灵能够安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