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2)

加入书签

虽然赤霄派内禁止同门相残,但欺压蹂躏别人的手段多的是,这三位应该是受了身后人的指示,仗着筑基期的修为,把李轩和李芸推开,准备伸手去拽乔安久。

在他们眼里,这三个练气期的,几乎和小鸡仔差不多。

踉跄了几步才站稳,李轩伸手扶住妹妹,咬牙又冲了过来,他不清楚这三个筑基期想对乔安久做什么,但他的修为高一点,好歹能再多争取一点时间。

这里就在戒律院的门口,出现争执却没有及时见到维护秩序的执法师兄,那就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有人拖住了他们,想教训一下乔安久他们。

筑基期对上练气期,几乎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境界的不同犹如天堑,未正式入道的弟子们,是无法体会筑基之后灵台稳固的绝对优势。

但,这也不过是几乎而已。

挡住了李轩准备扔出去的树缚术,乔安久两步走到这三位筑基期面前,“你们,以为练气期就是任人鱼肉吗?”

说完,脸上没有什么波动的少年伸出双手,抓住了中间这人的腹部,伸腿扫倒之后,以掌化拳,看似轻飘飘的砸在丹田的位置。

然后,刚才还满脸轻蔑的人发出了一声惨烈的哀嚎。

丹田部位的灵台,被这么一拳砸下,居然裂了。

乔安久抿紧了嘴角,扣住对方的脖颈,把比自己高半头的人直接举了起来,像是叹气一般发问,“为什么要来招惹我呢?”

作者有话要说:小久,从来不是一个普通的地球人~

☆、第十七章

痛觉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越敏感的痛觉系统越能提供更敏锐的警戒和对外来危险的侦测,乔安久对痛的敏感度很高,耐痛感却更高。

这个事情,是乔家人最先发现的。

异宝们刚开始养孩子的那几年,经常不小心让乔安久送命,虽然有丹药把小久救回来,但这让他们绷紧了神经,觉得幼崽是这个事情上最脆弱的生物。

风吹草动,则挂的那种。

但等他们的社会化程度提高,认识了乔安久的同龄人,有了普通的人类幼崽做对比之后,才发现,好像有点不太对劲,乔安久之所以这么容易挂掉,和他的耐痛感过高有着直接关系。

具体来说,其他小朋友可能跌跌撞撞,对危险没有清楚的认识,会去摸火、爬高之类的,等到被烫伤、摔倒之后,痛感是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懂得保护自己,从而规避危险,同时提醒家长,他们受伤了,他们需要关爱。

知道痛,并表达痛。

可乔安久不一样。

痛感在他的身上,无法带来第二个反应。

乔安久能感知刀刃会带来流血与伤痛,知道要躲开它,可是,一旦受伤,他却无法正确表达这份感觉,导致家人发现小乔安久手心流血,小孩都快因为过度失血而亡了。

最严重的一次,是三岁的乔安久偷偷爬到客厅,想去窗户边抓外面飞舞的蝴蝶,但不知道带倒了什么东西,砸碎了整块玻璃,等乔家人发现这件事情的时候,躺在血泊和玻璃渣之中的乔安久,呼吸微弱,眼神却很平静。

没有哭,也没有求救,有的可能只是小孩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力气,动不了的疑惑。

这之后,乔安久身边总会有一个人陪着,受伤的事情,却没有人再提过。

有些事情,就应该识趣的不要再提及,封存部分记忆,才会不影响乔安久作为一个普通学生的生活。

可惜,所有的‘遗忘’,到此为止。

想起这些,心情有些压抑的乔安久好像拎起来一件东西一样,把因为疼痛而蜷缩发抖的人举起来,看了看四周,感谢这三位筑基期把他们带到了视线的死角,明明不远处就有人来往,却没有人往这里看。

这样的隐蔽,乔安久很满意,下压的嘴角恢复了少许弧度。

“把他们两个带上。”乔安久用类似的手法,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放倒了剩下的两个,示意李轩和李芸把人拖住跟他走。

紧张的咽了口口水,李轩和李芸拽起两个人追上乔安久,想了半天,才措辞到,“在这附近处理尸体不太好,要不要换个地方。”

谁要处理尸体了?!

乔安久无语的看着李轩,“我没有说要杀掉他们。”

咦?那你把人像头死猪一样的拽走做什么?

今天之前,李轩和李芸对于筑基期的修真者,都是隐含羡慕与畏惧的,他们知道这其中的差距,也更渴望自己早日筑基,可惜,见到乔安久的动作之后,两个人都有一种权威被打破的复杂情感。

好在,被李家兄妹拖走的两个人未伤到灵台,只是一时不备被制服,几乎是缓过来的瞬间,两个人就催动法术攻向乔安久。

沾之即燃的火雨,带有毒液的木枪,筑基期的弟子果然出手不凡,根本不给乔安久反应的几乎,致命的招式就已经出手。

被练气期的弟子这么对待,已经让他们恼羞成怒,一改之前教训一番的意图,想要让乔安久尝尝厉害,要是今天不给乔安久点颜色看看,那么他们三个筑基期以后就不用再在门派里混了。

一切发生的,都快的让人难以反应。

攻击也如愿,凶兽般吞没了乔安久。

但片刻之后,毫发无损的乔安久有些不高兴的转头,身上的衣物焦黑侵蚀,模样狼狈,但人,却是毫发无损。

连发丝都没有损伤,真正意义上的,毫发无损。

护身法宝?!

除了乔安久,在场的所有人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

是的,这该死的仙二代,身上总会有着族中长辈赠与的护身法宝,而像乔安久这种无声无息就能护住的法器,肯定品阶也不低,就这么被用在一个练气期弟子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