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抓外番去开发西伯利亚(2 / 2)
从一开始来到大明,这些倭人和高丽人就被要求必须取个汉名。
而如果学会汉语,能实现和汉人交流且书写汉字,将会提高一倍的薪酬,且可以享受到双人间宿舍的待遇。
而如果通过乙等人科举考试并考中乙等人中的功名,就会被除掉镣铐,并有被任命为监工的机会。
总之,为了更好的实现统治全球的目标,朱由检给这些本国子民以外的人设计了一个晋升体系。
而这个晋升体系的标准就是看其同化程度和贡献程度。
如果同化程度与贡献程度超级高,不排除会成为甲等人中的平民阶层。
为了朱由检保障本国子民的利益,尤其是为自己的大明中兴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子民的利益。
朱由检实行了等级制度。
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事。
毕竟大明是一个君主制帝国,也是时下为符合现实需求而必须有的制度。
大明本国的子民皆被列为甲等人。
不仅仅是汉人,也有为大明抗清做出贡献的少数族裔,如组成白杆兵的土家人,还有再次归附大明的蒙古人。
但是,甲等人中也有等级之分。
最为高等的是士,即大明的军人、纯粹的汉人民众和官员。
其次是平民。
平民中分为熟民和生民。
按照汉化程度来分,同化程度高的为熟民,可以担任中下层官员与上层非重要岗位的官职。
而同化程度低的为生民,不能为官,但可以拥有平民一样的权益。
大部分刚归顺的少数族裔为生民。
而一些已经和汉人无异的熟番则为熟民。
石柱土司这种一些为大明立过战功的土司因为贡献高,被朱由检特别列为士一层。
士一层中,皇帝以下,皆为平等之人。
因为随着大明基本盘的扩大,这一层的人基本上就是统治阶层,和满清的旗人类似。
但是为了遵循遗传学的客观规律,不把各群体间的基因交流封死,大明朝廷没有禁止各层次间通婚。
大明在北边和西边的两大公路工程采取的是多段施工。
在漠北与西伯利亚这些寒冷地区由运来的倭人与高丽人负责修建。
而在漠南与关内的着由汉人自己负责修建。
前者自然成本低。
后者自然成本高。
而水泥则大部分从朝鲜和倭国运来,主要是水泥厂粉尘污染大,技术成本低,而且朱由检也希望先把朝鲜和倭国这些人的资源用起来,所以,就要让水泥厂主要集中到外番去,给国内以青山绿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