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帝跸临南海下(1 / 2)

加入书签

ps:感谢书友菜园上的菜菜月票支持!

“李长惜和郭旭升这一次倒是办事麻利。 ”叶应武看着桌子上的奏章,感慨一声,“逸轩,你们几个商量商量,朕应该怎么发落这个泉州蒲家?说到底也是泉州第一大家,无论是抄家也好、禁足也罢,总该得给泉州百姓一个合情合理的交代。”

叶应武这一次下南洋也从学士院抽掉了几名刚刚从地方进京的年轻人担任自己的幕僚,一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归根结底还是人多力量大,叶应武还不缺这些口粮,二来也是为了历练一下新人,毕竟大明以后还是要蓬勃发展的,不能在这一代人手中戛然而止。

当然了,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叶应武想要真正的建立起类似于后世参谋部的这样一个皇帝幕僚机构,从而缓解皇帝一人最后裁判天下大事的疲惫和难以抉择,毕竟对于皇帝来说,这些幕僚手中没有实权,属于清贵之人,相比于朝中那些难免会有敌手、会有党羽的相公大臣,更值得信任。

至于对梁炎午来说,重要的不是身边多了几个帮手或者竞争对手,而是自己终于摆脱了之前类似于宫中内侍大总管的身份,毕竟现在整个王宫并没有太监,都是由宫城外围的百战都禁卫甲骑和内廷的女官带着宫女负责宫里宫外的各项事务。

对于连年战争、年轻壮丁严重缺失的大明,这样的决定无疑很是亲民,也为叶应武赢得了不少的赞誉,却让梁炎午在外总是被人背地里讽刺。现在有这么多人在身边陪着,梁炎午也总算是心中松了一口气。

相互传递了一下奏章,梁炎午已经明了。

自从叶应武在泉州下达命令之后,原本已安抚为主的李叹和郭昶里面翻脸不认人,六扇门带着当地厢军挨家挨户的开始搜查珠宝钱粮,而泉州水师也是在港口内外拉开阵势,只要有胆量抵抗的,水师战船都毫不介意用飞雷炮和投石机教他们做人。

而泉州蒲家作为泉州的第一大商贾家族,本来就是叶应武之前重点强调的目标,六扇门背地里没少搜集蒲家五花八门的罪证,这一次总算是派上了用场。对蒲家这种已经被殿下点名了的,李叹甚至连搜查都懒得进行,直接下令抄家。

当明军将士霍然打开蒲家的仓库时候,才意识到,这个号称“泉州第一”的富贵家族,到底富裕到了什么程度。足足顶的上大明半年税收的财富堆满了仓库,甚至有些金银珠宝上都盖了厚厚一层尘土,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无人问津。

蒲家被抄,蒲家自族长蒲元甲以下家族数百口全部押解入大牢,而蒲家的诸多罪证也贴在城门、码头各处,昭告天下。

当即明眼人就已经看出来,这蒲家的问题所在。前宋时候,蒲家就作为泉州第一大家趾高气昂,甚至有时候就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等到大明取而代之,蒲家知道大明之强势所在,有所收敛,但是在上一次万民募捐当中,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天下首富的蒲家,却是无动于衷。

这自然而然已经引起了叶应武的厌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蒲家对于大明不合作、不招惹,只是自己埋头做生意的架势,这足够让叶应武对蒲家下杀手,因为让这样的富商留在自己的地盘上,吸收大明的血液,谁都不知道有那一天这蒲家出来胆大妄为之辈,就有胆量觊觎神器。

到时候对于大明,还是一个绝对头疼的存在,所以不如现在就扼杀在萌芽之中。

至于为什么要在叶应武走之后动手,无疑是想要告诉泉州以及天下的其他富商,不要以为明王殿下不在此处就可以为所欲为。他们头顶上的天空,依旧是大明的天空。

当然,真正让人心惊胆战的是,蒲家以及泉州不少平日里张扬的富贵人家倒下之后,很快他们的船只就被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上百个小家族吞并,而曾经一度铺天盖地占据半个泉州港的蒲家旗帜,也被各色各样的旗帜所取代,令人不胜唏嘘之余,也愈发清楚叶应武的手腕。

天下那么大,为了利益而来的商贾不胜枚举。不要以为家中有些闲钱就能够无法无天,毕竟在绝对的********面前,富贵如浮云。

而且细细看去,这一次蒲家摔倒,吃的最饱的,可不就是那些之前在募捐时候最为踊跃的那几家。

伸手轻轻敲打着桌子,叶应武看向梁炎午和那些幕僚。

泉州蒲家对于叶应武,实际上就相当于明初第一富豪沈万三对于朱元璋,虽然沈万三并没有歹意,还和朱元璋谈笑风生、几次化险为夷,但是终究改变不了朱元璋想要杀他的决心。

你手中的富贵,在这一代或许对我没有威胁,但是到了下一代,就谁都说不准,所以还是防患于未然来之妥当。

几个人低声讨论一番之后,梁炎午站起来沉声说道:“启禀殿下,臣等以为这蒲家已经身犯九条大罪,拿出来足够置之于死地,但是大明初建,终此乱世,应当彰显殿下仁义,所以不如只是将蒲家抄家流放,可保数百性命,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叶应武饶有兴致的摩挲下巴:“流放,倒是说说,流放哪里最好?”

“这······”梁炎午顿时怔住了。

在前宋时候,岭南和崖州还算是荒蛮之地,所以流放往往都会选择这两个地方,包括著名的苏轼苏东坡,就曾经在惠州、崖州之间辗转,称得上是颠沛流离。可是等到建炎南渡之后,朝廷中心落在临安,逐步南移,原本被视为蛮烟瘴雨之地的岭南,也逐渐的人烟稠密。

且自南宋以来,朝堂之上都是大臣擅权,已经很难看到像北宋那样两党相争、不分彼此的境况了,而且朝堂之争也是变得更加残酷,秦桧、韩侘胄、丁大全、贾似道,无论忠奸,倒台之后都是直接被杀,更无流放之说。

所以现在梁炎午提出来流放,却是忘了整个大明,找不出来流放之地。

“殿下以为大理如何?”一名年轻幕僚霍然站起来,有些激动的说道,“大理是大明刚刚收复之领土,尚且荒蛮偏僻,不如就把这些人发配到大理垦荒,也算是为我大明巩固国土。”

叶应武沉默了片刻,沉声说道:“某想要的,是这几百个人的劳力,大理固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从大理到泉州,有千里之遥,人流放到大理,还能剩下几个?何谈巩固国土?”

几名幕僚顿时沉默了,大明各处州府不能安置,远远的也不能流放,这不是让人为难么,总不能真的杀了蒲元甲九族吧。

而梁炎午似乎明白过来,看向叶应武:“殿下的意思是······把蒲家流放南洋?”

叶应武轻笑一声:“不只是蒲家,还有之后大明所有应当流放之人,最合适的流放之处,便是这南洋!”

年轻的幕僚们脸上都是流露出惊讶和懊恼的神情,南洋,偌大的一个南洋,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虽然南洋现在还不是大明的国土,但是在大明水师的重重包围之下,和大明的囊中之物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可是所有人的目光就这么局限在了国内,忘了这一片即将到手的土地。

梁炎午毕竟是经历过风浪的人,心中不由得暗暗感慨一声,殿下到底是高瞻远瞩,这与其说是在讨论流放之地,倒不如说是在训练这些年轻人的胃口和野心呢,是要让他们不在把目光局限在国内,而是投向更远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