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2 / 2)
112.第112章
发榜之日最是热闹,在榜单还未贴出之前,临近贴榜的客栈茶楼以及空地都已经被考试的士子们占满了,尤其是榜单的头一排能直接看到名单的位置竞争最是激烈,为了抢一个位置你争我吵打得头破血流的都有。
王家和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进来,身边原来的同伴早已在拥挤的途中失散了,他抬头一瞧便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位居甲榜第七,顿时喜上眉梢,终于不用再一次经历惨无人道的会试了!
接着他又来回查看榜单寻找同行之人的名字,看完甲乙两榜只找到了罗玉通和楚江闲的名字,一个位居十八位,一个是第二十一位,看来其余的三人应该是落榜了。
在这榜单上王家和还看见了严学成的名字,眼神在那名字上停顿了片刻就移了开去,他们之间保持着现在这种淡淡的君子之交,挺好!
王家和又一次使出吃奶的劲挤出了人群,等他出来时鞋子掉了一只,衣服也被扯破了,头发更是凌乱不堪,好似被人洗劫了一番,好在周围有不少的学子形象都和他一样凄惨,有的甚至比他还惨。
王家和回顾周围并未见到同行的其他人,倒是有不少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书生,也不知道是因为落榜伤心难过,还是因为高中而喜极而泣,王家和不愿衣衫不整的出现在公众场合便直接回到小院整理仪容去了。
就在榜单对面的茶楼里李修容单手托腮望着窗外考生的百态,兴致缺缺的问道,“每次会试发榜的时候他们都是这种样子吗?书生不是最讲究仪容举止的吗?”
坐在她对面的男子笑道,“仪容再重要也比不过自己的前程要紧,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读书人不都盼着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嘛!”
李修容只是随口一问,她关心的是对面这人能在汴京停留多长时间,“二哥,你此次回来还走吗?”
李固言看着李修容眼中的关心之色,心里顿时软成了一片,“走是肯定要走的,不过皇上已经准许我多呆一段时间,至少要等你大婚过后。”
李修容见二哥提起她的婚姻之事不禁皱了皱眉头,心里没有一丝女儿家该有的羞涩之情,而是十分厌烦,“皇上已经决定要帮我指婚了?”
李固言看着妹妹脸上的神色心中只能无奈的叹息,“妹妹,我们这样的人家许多事情身不由己,大哥不能有子嗣他也不愿去耽误其他女子,我的身份只能生活在暗处,又何必拖累无辜之人进入这个无底深渊?我们兄妹三人也只有你能肆意的生活,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李修容不愿见到二哥为她担忧,她打起精神笑着说,“二哥,你放心!我会和未来夫君好好过日子的!到时候还要你帮忙带小侄子呢!”
李固言不再多言,只是在心中暗暗寻思着该怎样说服皇上帮妹妹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虽说他和大哥都觉得找一个寒门出身的妹婿以便于方便掌控,但若能找到一个真心善待妹妹的人,他们也不会将其当作外人来提防。
王家和整理好仪容后不久,同去看榜的几人都陆续的回来了,同行的几人中果然只有罗玉通和楚江闲在榜,这样看来六人中一半高中一半落榜,落榜的三人虽羡慕其他三人但却没有嫉恨之心,内心虽然沮丧但仍打起精神向其他人祝贺,他们饱读圣贤书,该有的君子风度还是能保持的。
王家和也明白他们三人心里肯定不好受,但此时此刻再说什么“三年后再次努力定能考上”之类的话就显得站着说话不腰疼了,看榜也是很拼体力的,竭尽全力满怀期待最终却是失望而归,想必他们三人必定是身心俱疲,王家和匆匆结束谈话让他们早些回房歇息了。
第二天官差衙役前来报喜,左邻右舍见官差来了三趟心中惊叹羡慕之情越发溢于言表,此间院子的主人更是笑的见牙不见眼,此次会试过后就可以借着这三位贡生之名,打着风水宝地的旗号将院子以更高的价格租赁出去,想必应该会有不少打算参加下次会试的士子前来租住的。
会试过后就是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只有通过会试的士子才能参加,殿试考核一般只会对贡生进行重新排名,并不会筛选取缔,贡生在殿试过后会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晋元十五年九月初九,朱红色的宫门缓缓打开,早已等候在外的各级官员形容肃穆的向太和殿走去,初升的朝阳将太和殿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三层厚实的汉白玉石雕基座闪烁着温润的荧光,七十二根直径达一米的柱石上盘踞着姿态各异的龙形雕饰,金砖铺地,九龙金漆宝座高高的置于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呈睥睨天下的姿态。
身着红袍的礼部官员扬声唱和后,王家和随着众人在引礼官的带领下缓缓的走上玉石台阶,脚下踩着的是汉白玉石建成的白色浮雕御路,周围是噤若寒蝉的同届考生,走进太和殿内两旁静立的是大周朝在京的文武百官,未睹皇居状,安知天子尊,王家和头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做帝王之家的威严。
三声鞭响后晋元帝身穿黑色朝服头戴玉制冕冠缓缓登上玉阶,雍容肃穆的坐在了九龙金漆宝座上,太和殿内的众人连忙俯身叩拜三呼万岁,等晋元帝发话免礼后众人鱼贯而起,整个殿中只听到衣服摩擦的声音。
晋元帝亲自持笔当场写下殿试的题目,殿试只考策问,为了避免试题泄漏,每次殿试都是由晋元帝当场出题,这样也增加了士子学识的真实性,当场出题能考核士子灵机应变的思维能力,在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以及文武百官的眼前答题对贡生们的心性也是一种考验,能在此种情况脱颖而出的人物才担得起大周朝栋梁的身份。
在礼部尚书的唱和下王家和一行人完成赞拜行礼的礼节,后由晋元帝亲信当众颁发试题,王家和只见宣纸上龙飞凤舞的写着“何以安邦”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霸道之气尽显其上。
何以安邦,看似宽泛容易答题,但实际上范围太广不宜抓住关键点,安邦即国家安定,大周朝在晋元帝的治理下虽有瑕疵但总体来说百姓安居乐业,吏治清明,并且鼓励商贸农业,让百姓富足安康,这样看来已经达到了安邦的目的。
晋元帝既然出了这道题目,那么肯定是对目前的状况有所不满,经过这几年对晋元帝事迹的了解以及老师的教导,晋元帝是一个乾纲独断刚毅果断的野心家,要说有什么不满,要不就是不满对朝堂的掌握,要不就是觉得大周国土还不够辽阔。
如今朝堂一半掌握在晋元帝的手中,一半由世家掌控,自晋元帝登基以来大肆提拔寒门出身的官员并启用许多寒门出身的士子,力图分化世家权力,如今形成了以张怀瑾为首的寒门派系和以董仲行为首的世家派系,两个派系近几年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晋元帝的权术手段可见一斑。
对于分化世家权力的法子王家和确实能说出一二,但他却不能在这金銮殿上以答题的形式写出来,不然的话像他这样毫无根基的寒门子弟分分钟就能被那些老牌世家给灭了,说不定他的答卷都没有呈到御前的机会,到时候沦为庶吉士哭都没地方哭去,庶吉士如夫人,幸幸苦苦披荆斩棘的走到这里,他可不愿徒留遗憾。
大周朝疆土辽阔,但近几年时常有蛮族进犯,东胡、通古斯等周边小族也会时不时的打秋风,以晋元帝的性子估计也忍不了多久了。
话说回来,若不是一些老牌世家煽动那些冥顽不灵的书生说什么要保持大国风范拖了晋元帝的后腿,早在定国公打退蛮族的时候就能杀到对方老巢去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世家权力没有分化的原因。
这两种答题思路瞬间被王家和否决掉了,不能写世家与寒门的矛盾,也不能写与蛮族开战之类的话,那么只有从农桑实业方面来写了,与其剑走偏锋不如给上官留下一个务实踏实的印象,等摸清官场的情况后再寻其他,王家和心思一定,也不愿再耽搁时间立马就提笔答题。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读卷官有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圆、尖、点、直、叉五种记号,得画圈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得圈最多的十份答卷进呈给皇帝审阅,再由皇帝决定一甲的人选。
晋元帝仔细的看着手中的十份答卷,得圈最多的在最上面,依次向下排列,晋元帝阅完十份答卷后发现得圈最多的前三名士子都是世家出身,而且这十份答卷中只有两人出身寒门。
晋元帝轻声叹息,看得出来这十份答卷都十分优秀,但世家出身的士子占据太多,若此次前三名仍然都是世家出身,估计会寒了寒门子弟的心。
但他也很无奈,世家子弟从小就在族学里接受四书五经的教导,加上家族长辈的影响,对政事的眼界以及见识都远非毫无背景的寒门子弟所能比拟的,这也就决定了世家子弟的文章更能脱颖而出。
有些时候他并不是不想多多提携寒门士子,但寒门学子大多太过稚嫩天真,就像上次定国公攻打蛮族一事,只被有心之人挑拨几句就头脑发热的谏言,气的晋元帝心肝疼,如今寒门派系大多是先皇在世时的老臣,他们经过朝堂倾轧时事历练已经成长为合格的大周朝臣,在这一点上世家出身的学子生来就有优势,他们的成长速度并不是寒门子弟能比的。
晋元帝看着八位阅卷官,沉思了片刻说道,“这十份答卷确实文采非凡,状元与榜眼的人选没什么问题,不过这探花的人选还是要考虑一番的。”
几位阅卷官互相看看,李阁老上前一步躬身询问,“微臣愚钝,还请圣上为臣等解惑。”
晋元帝一脸理所当然的问道,“这人的名字太不吉利了,史裘同音死囚,点为探花实在不妥。”
八位阅卷官有一瞬间的无语,李阁老更是一脸被噎住的表情,他再次躬身问道,“圣上觉得探花之位该何人所得?”
晋元帝看似随手拿过一张答卷,“这个叫王家和的就不错,家和万事兴,将相和,国富强,家人和,业必兴,寓意吉祥,点为探花再好不过了!”
李阁老回想这王家和的答卷,约莫是排在第五位的,而且字迹端正圆润,文章见解新颖,点为探花也并无不妥之处,不过圣上避过世家出身的第四位士子,而选了寒门出身的王家和,也不知是真的随意挑选还是有意为之。
李阁老心思百转,与其他读卷官一起说道,“皇上圣明,臣等附议!”
113.第113章
殿试阅卷后次日清晨就是传胪大典,銮仪卫在太和殿的前面设立天子仪驾,乐部和声署在太和殿的檐下两旁摆设中和韶乐,门内两旁设下丹陛大乐。
自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的官员站在太和殿前红色的台阶上,其余文武百官都身穿朝服按照品级排列在台阶之外的空地上,王家和等人则身穿公服头戴三枝九叶顶冠,按会试名次排立在文武各官东西班次的后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