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章 任重道远(2 / 2)

加入书签

蒋委员长点了点头,又瞟了一眼电报上承诺的数字,西北那边提出的要河南的巩县兵工厂,自然不是直接讨要,上面承诺的一年提供给中央一年三千杆步枪,各式炮弹几千发。子弹十万发。也算是聊胜于无了,事实上,早在抗战爆炸时,巩县兵工厂就遭到了日军的几次轰炸,损失不小。从去年12月就开始搬迁,现在已经陆续在湖南长沙,安化一带陆续落地,部分机械已经投入生产。除了一些难以拆卸的设备外,巩县兵工厂已经拆得差不多了。

“按理说,西北已经有了与苏联的联络通道,对于滇缅公路与铁路的依赖性按理是没那么大了。为什么西北在公路修成之后,建铁路的积极性比咱们还要高,甘愿他们多筹钱出人。是不是别有什么用心?”

“现在龙云已经向中央靠拢,就算滇缅铁路修成,得益最大的也是中央。西北此举看上去的确有些吃力不讨好。不过从姜立以往在西北的布局来看,很少做无意义之举动,对于中央从西北过境运输的武器,西北一直大开方便之门,在运输上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到目前为止,都未曾刁难过。这次徐州会战,也是一击即中,恰到好处。上次枪毙韩复榘,受益的也是中央。除了出兵中原,占据郑州,洛阳,以及河南大部区域严重威胁到中央利益外。在其他方面,姜立还是颇为顾全抗战大局的。至于这次,卑职也看不太清楚姜立到底是何意图。”何应钦苦笑道,

“静观其变吧。”蒋委员长也不知道姜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眼下看来,既然对中央政府有益,他自然是不会拒绝西北下大力气去做这种事的。

............

“真他娘的瞎扯蛋,这不是瞎搞吗?”姜立将从第五战区得到的消息直接给扔到了地上。

“莫非是北面有什么坏消息了,司令发这么大的火?”走到门口的黄国栋弯腰将地上的电报拣了起来道。黄国栋是来河南述职的,当初组织了奉军大迁移,调配奉天作战时的大批物资,黄国栋功不可没,年纪仅仅比姜立长了一点,不得不说,战争,确实使得不少俊杰趁势而起。

“王指挥一个集团军的生力军十几万人堵在豫北,一时间还出不了什么乱子。是徐州那边,又出现了一些变故。说到底,之前台儿庄的胜利,还是冲昏了某些人的头脑,把战事想得过于简单了。之前的战败之后,日军重新作出调整,补充力度大为加大,这次的攻势,比起前一次还要来得更大。正面第5,第10师团都得到了大量加强,同时华东派遣军,也派出了两个支队,策应北面作战。武汉那边现在还只主为淮南方面日军的进攻仅仅是策应鲁南作战,因此,仍然还按着上次以攻为守的套路,在鲁南和淮南同时发起反攻,应对日军的南北对进问题,殊不知,此一时,彼一时。日军可不会前后犯同样的错误。”

出于指挥部里相对压抑的气氛,杨虎城出声打破了眼下的尴尬,给黄国栋解释道,同时也有些诧异姜立历次大战后累积起来的威势,竟然让他都有些不自然的感觉。不过对于姜立的震怒,杨虎城倒也不觉得第5战区形势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恶化,毕竟此时第五战区的实力也是十分雄厚的。

“倒是我有些失态了。”姜立苦笑一声,“台儿庄一役后,最近难有几个提神的消息,影响了心情。”

“司令还得制怒啊,这抗战是长期的事,一点小事也要大发雷霆一番,这指挥部的桌椅板凳不是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次?”黄国栋笑着坐了下来,他跟姜立是表兄弟,再说他主要是从政,跟姜立之间少了些军人之间森严的等级。说起话来也随意些。

“不生气不行啊,战场上的事是一方面,真正让人窝心的还是滇缅铁路那边,几十万修路的,除了西北征调过去的,其他的都是当地的一些老弱,极少数的青壮,十有**也是抽大烟的,体质差得可怜,干不了多久就要歇息一阵。鸦片误国,但现在云南,还有四川一些地方,仍然屡禁不绝,有些人,还真是该杀!”

姜立叹了口气,将桌子上的另外一份报告递给了黄国栋。后世电影里面一个好汉能抗住几个日军的情节,在这个时代,除了极少数会武上过战场,见过血的,根本是不可能。尤其是滇西,甚至川中的一些子弟兵。常年吸食大烟,身体孱弱,又缺乏营养。在体力上就逊色了日军士兵一大截。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四川,云南一些地方为了不让已经焦头烂额的财政进一步恶化,仍然还有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收刮民脂民膏。哪怕前线的战士们在跟日军浴血厮杀,可是在后方,仍然还有着这样的一群人渣。不是看到报告,姜立根本无从想象这些区域的鸦片将百姓已经毒害到了这种程度。远较西北都要来得更深。

而正是这些孱弱的体质,还有极度落后的医疗条件,在大后方的修路中,因为长期劳累,体弱,几个月下来,铁路那边的修筑队伍竟然已经死了数千人。血淋淋的数字,甚至比起打一场战争还要还得更残酷。西南的高热,丛林里密集的蚊虫,湍急的河流,缺衣少食,荒芜人烟的原始丛林,但面对这些困难,当地那些贫困的少数人口,还有大量的筑路施工队伍仍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这一刻,姜立也觉得从西南那边打过来的通知有着一份如同山岳般的沉重。

黄国栋看过桌子上的报告之后,这才知道姜立盛怒的原因,不由收起了脸上的笑意沉重一叹,“鸦片之祸,自晚清以来,就已经种下了苦果,荼毒中华数十载,当年徐公虎门销烟,也不过一时之盛况,过后即被时势所淹没。如今外忧内患,根除中华之顽疾,仍然任重而道远啊。”(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