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帘后的宋秀儿低声说了几句,阿福照葫芦画瓢说道:“我虽老了,眼睛倒不瞎,刚才那个崔嬷嬷就是走前面的角门。”
家丁一楞,而后很快说道:“崔嬷嬷另有要事,她不去内宅。”
阿福更不相信了,“你们一张嘴,说什么就是什么。既然你们毫无诚意,那我们就告辞,诸位另请高明吧。”
“好好好!”家丁见阿福态度强硬,立刻调转了马头,跑到了马车跟前,顶着一张笑脸说道:“福叔,福爷!您别生气啊,刚才是我们着急进府,没顾着礼数,是我们不对,该打该打!”
前倨后恭,变脸如翻书。
阿福甚少被人奉承为“福爷”,一张老脸刷的红了,忙说道:“折杀我了,我不过是个赶车的,不用这么客气。”
家丁笑道:“福爷,论年纪,您可以担上我这声‘爷’,事不宜迟,您这边请。”
言罢,家丁骑马将车往前门的西角门处引,阿福不敢自专,对马车里的人说道:“姚大夫,您看——”
姚妙仪觉得有些蹊跷,说道:“他们既然给了台阶,就去看看吧。王宁在开平王府住着,此刻不好撕破脸。”
西角门有小厮歇了门槛,马车直接驶进石板铺就的甬道,宋秀儿十分想看看大名鼎鼎的开平王府到底是何模样,但又怕被家丁下人取笑了,连带着姚大夫也被人看轻,只得强忍住掀开窗帘的念头。
姚妙仪倒是见惯了富贵,对开平王府没甚兴趣,常家是太子岳家,可是古往今来,能够顺利登基为帝的太子有几个?何况如今洪武帝春秋鼎盛,好像能活很久的样子……
正思忖着,马车在二门垂花门下停了,家丁说道:“内宅不准外男进入,会有婆子抬轿送姚大夫进去,劳烦福爷随小的去门房歇一歇,喝喝茶。”
大户人家规矩多,想当年常遇春也是和父亲徐达一样,都是凤阳普通农户啊!连饭都吃不饱,如今只到了第二代,就立刻身娇肉贵、排场了得,难怪王宁说常家的女儿们过得日子和神仙一样。
果然是由俭入奢易啊。
开平王府是如此,估摸亲爹魏国公府徐家瞻园也差不多……不过目前这个状态,恐怕也难和徐达父女相认了。
毕竟儿时的记忆太过美好,对父亲还有眷恋,当周奎斩钉截铁的说不是徐达作为,姚妙仪的心有了一丝安慰。
但是一旦相认?义父怎么办?如何向明教交代?谢家的冤案如何平反?
还是算了吧。
姚妙仪心事重重,下轿后跟着一个中年管事娘子往前走,也没留心周围的景致和荣华,倒是宋秀儿忍不住了,一双大眼乌溜溜的乱转。
管事娘子看在眼里,暗暗敬佩这个姚大夫的定力和气魄,果然与众不同,难得生的又好看,相貌不输大家闺秀,可惜出身低微了,不然……
心里如此想着,言语间格外客气殷勤了,管事娘子将姚妙仪引到一个敞亮的客堂,“方才进门时有些误会,还望姚大夫海涵。请坐下喝茶歇息,吃些点心,待会就请您去见我们家小姐。”
常家的小姐?是哪位?姚妙仪回忆着小时候的玩伴,当时常家一共有四位小姐,嫡长女嫁给了太子,剩下三个都是和她年龄相仿,时常在一起玩闹嬉笑。
姚妙仪品着龙井茶,吃了两个酥油泡螺,味道和胡善围托付王宁从宫里带出来的一样,看来是内造赐给开平王府的。
客堂东边的角落里摆放着一人多高的西洋大座钟,宋秀儿盯着左右晃动的铜制钟摆,低声说道:“小姐,这个很值钱,从好远的西洋运过来的,足足要两千两银子呢,我家以前——”
宋秀儿眸色一黯,悄声道:“那时候我父亲还在,爹爹说……将来这个大钟就是我的嫁妆。”
可是父亲一死,继母当家,她就坠入了冰窟……提起往事,宋秀儿眼眶都红了,姚妙仪拍了拍她的手,“总有一天,我会帮你讨回公道。”
☆、第22章 千面红颜
姚妙仪和宋秀儿正在耳语时,东间的绣房里,崔嬷嬷和常家三小姐常槿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常三小姐常槿是太子妃常氏的同胞妹子,因还在父孝期间,常槿脂粉未施,发髻上插着素银风头簪子,面色苍白,一副病容,生的和太子妃有几分些相似,但是比太子妃貌美许多,有西子捧心之相,不像将门虎女,倒像是书香门第的小姐。
常槿的嘴唇毫无血色,气得微微发抖,说道:
“崔嬷嬷,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用这等下作的伎俩折辱姚大夫?她不是普通的医女医婆,她是王宁的同乡好友!”
“莲心!你这个死丫头又来告状?!”崔嬷嬷狠狠的瞪了一眼常槿身边捧着茶碗的青衣丫鬟。
丫鬟莲心打了个哆嗦,将身体缩到了常槿身后,嗫喏道:“嬷嬷,您这次做的太过分了,那位姚大夫岂止是王千户的同乡,她还是道衍禅师的义女呢。您安排人砸医馆、引她走下人出入的后门,这事若传出去,恐怕有人闲话说开平王府轻狂。于咱们小姐的名声也不好听。”
今日之事,背后主使其实就是刚才在百和堂装好人的崔嬷嬷,是她指使家丁一而再、再而三的撒泼找事,以试探姚妙仪的深浅。
崔嬷嬷冷哼一声,“莲心啊莲心,你才进府几年?乳臭未干的臭丫头,敢教训起我了!什么道盐(衍)、道油、道醋的,不过是一个和尚的养女,我是小姐的奶嬷嬷,她这出身给我提鞋都不配。”
常槿看着崔嬷嬷浑然不觉的轻狂样,暗暗做了一个决定,对丫鬟使了个眼色,“莲心,你下去,我有话和嬷嬷说。”
“是。”莲心放下茶盅,行礼告退。
崔嬷嬷以为三小姐要和她说体己话,便重新泡了一壶红茶,添了两勺新酿的桂花蜜,双手捧给常槿,“小姐,你月事不调,小腹很难受吧,来,喝喝这个,最能暖宫去痛了。”
常槿接过了茶盅,却放在案上不喝,叹道:“嬷嬷,您是我的教养嬷嬷,目光不能仅仅盯在内宅这些琐事。那个道衍禅师不是普通的和尚,今年蒋山法会,道衍禅师得了皇上的喜欢,钦点去天界寺修《元史》,后来又封了使者,拿着国书去东北高丽国。”
“多少豪门贵族想要结交而不可得,你何苦为了一些莫须有的谣言得罪姚家呢?”
崔嬷嬷板着脸说道:“怎么是莫须有?王宁就住在咱们开平王府,他是咱们开平王一手提携出来的青年才俊,小姐的三个哥哥都喜欢他的人品才能,留他在王府居住。尤其是咱们三爷,还和他拜了兄弟。若不是孝期,小姐和王宁的婚事就能定下来。”
“如今倒好,突然冒出一个什么同乡医女姚大夫,王宁只要得空,就拿着一堆东西去百和堂看她。我还听三爷无意间说过,这个姚大夫和王宁在苏州是街坊邻居,从小青梅竹马,孤男寡女的,这里头不知有什么道道呢。”
“今天是重阳节,家里人都去了钟山登山祭祖了,就小姐一人身体不适在家里。所以我就想出这个办法试一试姚大夫的深浅,若是个好打发的,对王宁并无多少情谊,那就罢了,给她一些钱财,从此和王宁断了来往。若是难缠的,这个王宁再好,也不是小姐您的良配,咱们也早点另觅——”
“住口!”常槿大怒,素手往案几上一拍,茶盅呯呯颤抖,抖出几滴殷红的茶水。
“嬷嬷好糊涂!父亲新丧,我三年父孝在身,此时谈婚论嫁,置忠孝纲常于不顾,岂是人子作为?再则我们常家虽然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富贵,但是……”
常槿纤长的睫毛润湿了,她眨了眨眼,强行将泪意逼退,“但是父亲已经走了,三个哥哥都还年轻,并无多少功勋,如今太子东宫里头……侧妃吕氏正得势,吕氏的娘家世代书香,多少门生故旧对吕家俯首帖耳。”
“咱们常家稍有不慎,就会被文官御抓住把柄参奏,长此以往,爹爹以身殉国的功绩就会被抹黑,开平王府岌岌可危,还会连累东宫太子妃,姐姐这几年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又何苦给她添乱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