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1 / 2)

加入书签

新朝给前朝编修史书,这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了,这给前朝编修史书,并不是说真正为了保存历史资料什么的,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用于向天下宣告,前朝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现在的天下是新朝的了。()

同时也算是宣布自己乃是正统王朝的一项举措。

所以在中华军攻克北平,逼得咸丰自杀,恭亲王投降,叶赫那拉氏、载淳等人被抓获后,中华帝国就已经是开始着手清史的编修工作了。

由于北平在恭亲王的带领下主动投降,得以避免战火,在紫禁城内的大量文史资料得以完整保留,这给清史的编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只是虽然有着完整的史料可供参考,但是要给一个跨度长达两百多年的王朝编修史书,而且还不能是所谓的简史、通史,必须是完整的详细史料。

即便是用文言文书写,也至少在五百卷以上,其总字数不会低于六百万字以上!

这项工作最少也得十余年时间,历史上的明史从正式编修到完稿,花了六十年。清史稿快一些,但是也花了十余年时间。

说实话,江道泉能不能活到清史完稿发行的那一天都还是个未知数呢!

编修前清史书,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长久的,而为了尽快的宣告前清的历史,中华王朝的正统性。

有一件事倒是省时省力,那就是给咸丰帝上庙号、谥号。

给前朝末代皇帝上庙号、谥号也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古老传统的,其政治含义和给前朝编修史书差不多,都是为了宣示王朝的正统性。

为了给咸丰帝庙号以及谥号,内阁的一群文臣,尤其是那些传统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们更是发挥出了绝世才学。

一开始,内阁那边是提出了给咸丰上庙号,但是刚提出就是引来了诸多人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让我们中华帝国给清朝末代皇帝上一个什么宗之类的庙号,这不扯淡吗。再说了清朝当时给明朝崇祯上庙号的时候,最后还不是把崇祯的怀宗给废掉了,只给了一个中等的谥号而已。

所以给咸丰上庙号就是不了了之,而后则是集中在谥号上来。

话说给前朝皇帝上谥号其实也是个麻烦事。首先你不能上美谥,因为这样会把敌人吹的太高大上,显得新朝夺取天下是靠了走私运或者靠什么阴谋之类的。

如此也就只剩下中谥和下谥了,下谥的话也不是随便给的,因为谥号相当于是给已经死掉的人做一个总体的评价。

除非前朝皇帝实在太坏。引起天下公愤之类的话,不然的话还是尽量别给什么炀、历、灵之类的恶谥。

所以给咸丰帝授予中谥是最适当的。

那具体什么谥号呢,这就得看咸丰帝这人了。

纵观咸丰帝登基后的不到十年时间里,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倒霉!

登基的第一年就是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然后好不容易挡住了太平天国的北伐,并把太平天国困在南京一带的时候,林哲在1856年又造反了,然后更是直接一路北伐杀进了北平,把持续了两百年的满清王朝给彻底灭掉了。

在这个过程里,其实咸丰一直都在试图挽回败局。并为此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而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由于林哲的存在,清朝的改革力度是远远要比历史上要强得多,甚至比洋务运动时期都要更大,清廷能够编练出来多支新军就是明例,不管是李鸿章的江淮新军,曾国藩的湘军,还是说都兴阿的大清陆军。这些新军都已经算是勉强跟上了历史的潮流,进入了线列时代。

如果林哲不造反的话,以咸丰改革后的清朝军事实力,在后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里。即便是获胜很难,但是在陆地上保持一个不败的局面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现实没有如果!

咸丰因为林哲而改革,同样因为林哲而葬送了他的王朝!

纵观咸丰主政的这不到十年时间里,他一直在顽强挣扎,最后得强调的是,他失败了。

抛开政治等各种所谓的主义因素。单纯从历史的客观角度去看的话,那么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咸丰就是有些能力并且还很努力的倒霉蛋!

这话的重点不是他的能力或者努力与否,而是倒霉蛋这三个字!

因此在授予咸丰的长长一连串谥号里,最后的一个字为‘慜’,和清朝给明朝崇祯的谥号里最后一个字是一样的,为什么都用这个字呢,因为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在国多难’,翻译过来就是这是个倒霉透顶的的娃。

是带有浓厚同情含义的词汇,一般新朝给前朝皇帝用这种同情谥号的词汇时,就好比一个男人睡了别人老婆,然后睡完了还叹气地说对女人的老公说:兄弟,别伤心了,你的心情我理解!

你理解个毛啊!

林哲能够理解咸丰帝在最后时刻,孤身一人在中华骑兵的包围下举枪自杀的心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