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1 / 2)

加入书签

秦墨便协同家中的两丫头走进去。

这院子,原本是周伯管家,请了三五个小厮,都是征得秦墨同意的,大门进去,就是一个小小的一块空地,东西两边有走廊,左右两边有耳房,角门。

空地上却是地势开阔,走廊处都摆了花草,经过空地迎面二来就是三间小小抱厦厅,客厅里摆了一些华丽的桌椅板凳,秦墨手扶着一把玫瑰椅又朝外看了看,这便是迎客的地方,中间一扇风荷艳阳的屏风,绕过屏风,后面便又是一道门,从这道门出去,则又是一条石板铺成的道,迎面而来的两扇朱红大门,那可不是垂花门了…

从垂花门进去,才又是后院,两边游廊连接着东西厢房,中间有一大块空地,连接着东边厢房便有一个小花园,最尾的才算是真正的后院了,古代的未出阁的女儿家一般就住那里。

东边厢房连接的小花园,一眼望过去看能见有荷塘,石桥。

果然,这园子还是大,这几百两可见是花的值…

前面院落都是这小厮打扫,这后院,秦墨便叫这小桃和念儿打扫出来,到底现在并不在这里长住…

但是说不定,这钦州的生意若是稳定了。

搬来这钦州住也不可谓不好。

过来的时候,马车里把秦墨从临水县收拾来的一些绸缎和细软,那小桃都吩咐小厮都搬到后院来…

但是后院院子大,人却少,秦墨又传话,叫那周管家,再买两个能在屋子打杂扫地的小丫头进来…

而以后小桃和念儿就管自己近身的事儿…

而另外一边,把这便安顿好了,秦墨便急迫的返回临水县,又去看了眼香香。

香香在乡下那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夫子也宠她,自己每次给她带去的东西不少,还总时不时叫下人给她送些吃的点心去。

小丫头现在在那学堂里,反而渐渐的不听话起来了。

据夫子说,倒是有些恃宠而骄,有时候还欺负男学生了…

秦墨一去听到这些,倒是给小丫头一顿教训。

别人骂香香,香香肯定还嘴,只是秦墨骂她,小丫头却是不敢违抗姐姐的。

这个姐姐,别说别人,她也怕…

只是,很快她这启蒙也要念完了,要是今年过完了年,姐姐说了,就去县城里读书。找更好的夫子,放在学堂正正经经的上课,就不用在乡下只能在被人下学后才能单独夫子教授了…

香香觉得冷僻,所以不高兴。

☆、第百六十七章 鼠疫,卖假药的男配出场

香香觉得冷僻,所以不高兴。

到了钦州之后,又买地皮,开店…

红妆店开了一家,而其他的酒楼,赌坊,甚至秦墨也在钦州的郊外又圈了一块地,便又是一样套路的开始做养殖业。

只是各项有各项的行情。

任何一个店铺开起来,发展,都不是那么容易。

期间少不了磕磕碰碰,秦墨也知道木强易折的道理。

只是在这钦州不比临水县,临水县那县城,现在谁不知道有个秦墨啊…

而就是因为太出名,而现在的秦墨反而觉得太张扬并不是好事儿。所以处处低调

且行事儿都不过头,也不显山露水。

便不少事儿都交给那各项的管家打理,买地,人情交往。

这些管家,一部分就是从临水县调过来的,比如那管理养殖业的周管家,因为有了经验,有些事儿秦墨不吩咐自己也都懂了,什么时候放鸡,喂食,夏季高温的时候给鸡的食料里加些消暑的药剂,他都懂。那收租子,临水县田地里的租子是交给红妆店的现在管理—隽娘,隽娘是个女强人,能干,做事儿妥协,不仅店里面各种货物补缺,经营,弄的仅仅有条,每年的收租,播种,以前秦墨在的时候还总是被她提点着,这古代的地主应该收多少税,秦墨有时候一个心善就给那些农民减租,而只是隽娘每每在旁边提点,说善意也不能太过,怕惯坏这些人的,而秦墨自然后面也觉得隽娘说的话有道理。

于是后来秦墨都把那乡下收租的那块事儿也都交给隽娘一并打理…

现在居钦州后,隽娘会把那边的账给秦墨一个月一个月的都整理清楚,然后把每月末把银子兑了给秦墨送来,一封封白银压的工工整整,秦墨心里别提多感激了。

钦州这边,是初来,这人生地不熟,而且人多地大,这地方,便是各种卧虎藏龙,县城也比临水县那弹丸之地贫瘠之地繁华多了,各种手段的人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绝对不可太张扬。

为了低调,在钦州,秦墨手下的产业依然大都交给下人打理,秦墨就是大多时间待在那宅子里,剥芦荟皮,做芦荟胶,每日宅子里总有那卖肉的屠夫会提着那卖肉剩下的猪脚,一些猪皮,专门给秦墨送来。

手下人不知道秦墨要这些猪脚,猪皮有什么用,而秦墨每次进了厨房,便把门关起来。

叫厨娘加火,最后会做出来一颗颗有弹性的透亮丸子。

有时候,秦墨会叫府中的丫鬟都来帮忙给这个透亮的丸子裹蜂蜜面子,别人不知道这是什么。

小桃和念儿可都知道,最后的成品貌似跟红妆店里的柜台上买的那护肤的药丸是一样的。

这个地儿的人不爱吃猪脚和动物内脏,而小桃和念儿也发现了,秦墨是总爱弄些这么些东西进宅子。

才过了几个月,香香就被秦墨送到临水县里王秀才家的私塾里去。

王秀才祖上就是读书的,老爹也是不惑之年中了秀才,在舍下就建了个馆,教了几年书。

是个读书人的家。

能在临水县中个什么秀才,就很不错了…

其他就是临水县的李府上李老爷曾中过举人,但是这中举的消息在临水县被人津津乐道了好几个月,就是现在人提起依然有人记得当时中举的情景,那可是整个县城的人都知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